新四军的正式编制是八个团,但是由于鄂豫皖高敬亭的红二十八军部队来源于河南,湖北,安徽三个地区,所以高敬亭的第四支队分别编成三个团,第七团,第八团,手枪团,这也是新四军编制九个团的说法。新四军正式编制是八个团,高敬亭的第四支队增设了手枪团编制变成了九个团,随后为了解决新组建的周骏鸣豫南红军独立团在新...
769团(团长陈锡联,湖北红安,国民政府中校)770团(团长张才千,湖北麻城,国民政府中校,留守延安,未开赴前线),并未获得国民政府正式编制 386旅:旅长陈赓(湖南湘乡,国民政府少将)771团(团长徐深吉,湖北红安,国民政府中校)772团(团长叶成焕,河南新县,国民政府中校,1938年牺牲)新四军序列及主要将领 1. ...
1938年 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
新四军第三师:1941年2月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为基础编成,共2万余人。 新四军第四师:1941年3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共1.5万余人。 新四军第五师:1941年4月由豫鄂挺进纵队改编,共1.4万余人。 新四军第六师: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等部合编而成。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是新四军的老底子,全...
1941年1月,经历过皖南事变之后,已经危机重重的新四军进行了一次重组,在重组之后,新四军的发展更加迅速了。这次重组在人员组成方面的变动不大,重组之前新四军已经发展到8.8万人,重组之后也才9万人。不过重组之后的新四军,在编制方面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重组之前,新四军最多的时候就是六个支队,在重组之后,...
同时决定新四军的工作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就近指导。当日,毛泽东、项英就新四军的编制等问题,联名致电叶挺,对新四军的改编、坚持党对新四军的领导、新四军集中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前线以及维护两党的团结等问题作了答复。这里就要明了几个问题。古田会议后,确定了我党的建军原则是党指挥枪。新四军军分会是党在新四军的最...
1938年10月,国共两党就红军江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进行谈判,在编制问题上,毛泽东于11月6日提出新四军“编两师四旅八团”,蒋介石不同意。12月14日中共中央又要叶挺向国民党方面提出:新四军编7个支队,“各支队以上最好能争到成为两个纵队”。国民党方面借口南方红军游击队不是正规部队,不能按师番号编制,蒋介石...
新四军编制一共7个师,每个师3个旅,累计21个旅番号。第三师有独立旅 ,第五师有特务旅 ,第6师少17旅,新四军独立旅 ,总计 23个旅 第一师 第一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l纵队改称。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11月张藩任副旅长兼参谋长,阮英平任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第二支队 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粤边及浙南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下辖第3团、第4团。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建国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代理部长。1954年至1974年...
编制是基本固定的,建制则是临时战斗序列,一字之差大有区别,而抗战时期的纵队、支队,基本都属于部队建制。当然这也是个分水岭,事变发生以后,重庆政府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同时下令取消了新编第四军的番号。而延安随即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将华中、华东地区所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到新四军战斗序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