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孟子中的一段话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论得天下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④也。”《孟子·离娄上》【注释】①指夏桀、商约,古代的暴君。②与:同 ...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句话实际是“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翻译后的意思: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是《孟子·离娄上》里的一句话,完整的内容如下: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翻译: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1,所恶勿施尔也2。” 【翻译】 孟子说:“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老百姓;失去了老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了老百姓,就得到天下了...
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有删改) 【注释】①斯:就。②圹:同“旷”,旷野。 6.为了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了解孟子的思想,同学们搜集了上面的文言文材料,并与王教授进行了...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段话的意思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是孟子说的。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原文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 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 者,鹯 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亡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
答案:[答案]B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主张得民心,后者主张爱民,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故B正确。两者都属于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错误。儒家思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