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圈画《容斋随笔》 徐中远于1966年至1976年间担任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他总结了十种毛泽东的读书法,其中第六种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毛泽东对《容斋随笔》的圈画正是这一读书法的生动体现。 书中不少地方,如《随笔》卷七“羌庆同音”“佐命元臣”“名世英宰”以及卷十一“唐人避讳”和“名将晚谬”...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友”。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曾致函谢觉哉:“《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之后,谢觉哉在同年9月、10月的日记中留下多篇阅读《容斋随笔》的心得。1959年10月,毛泽东出京巡视亦携带《容斋随笔》。1972年,毛泽东曾将此书...
容斋随笔 范文(通用13篇) 篇1:容斋随笔 范文 读《容斋随笔》有感 江苏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建云 寒假闲暇时,翻看了据说是毛泽东珍藏之一,也是他最喜欢读的《容斋随笔》,宋朝洪迈著,砖头一样厚,大概有数千篇随笔,虽说我只看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感觉读来并不乏味。洪迈的笔触本就不是很深,每篇仅二三百字,...
容斋随笔 原⽂:萧颖⼠为唐名⼈,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后召诣史馆⼜不屈愈见疾⾄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宠恣,颖⼠阴语柳并⽈:“胡⼈负宠⽽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有这样一条记录:“1976年8月26日索要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生前索要的最后一部书。”在病危之时,毛主席突然想看《容斋随笔》,秘书一时找不到,最后工作人员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找到了一本。根据《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中的记录,1976年9月8日下午5时50分...
和《夷坚志》一样,《容斋随笔》也是个总书名,细分有《随笔》(下称《初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计五集。绍兴三十二年(1162)洪迈使金辱命,被劾罢归乡里,开始本书的撰写,时年四十岁,至淳熙七年(1180)十六卷书成,历时十九年。其后进入《续笔》的写作。淳熙十四年(1187)洪迈入侍皇帝,孝...
毛泽东去世前要的最后一本书还是《容斋随笔》(以下简称《随笔》),这部伴随毛泽东走完了人生最后旅程的书,究竟蕴含怎样的智慧与魅力呢?(一)《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一部史料笔记,与沈括《梦溪笔谈》、王应麟《困学纪闻》并称,被视为宋代最有学术价值...
《容斋随笔》最经典的10句话,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点赞!1. 女爱不及席,男欢不毕轮。——《容斋四笔·卷第二》。女子对男子的爱情不等到席子磨损就消逝,男子对女子的爱情不等车轮磨损就会丧失。2. 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