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说明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的意思是各藩镇之间关系好的时候则互相串通以对抗朝廷,关系不好的时候则互相动武发生战事,说明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因此选D。点评:唐朝在地方设置了许...
18.《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 《新唐书》载:藩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体现当时崇仁坊成为长安城的镇拥,独霸一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 汉族
C 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引文,由“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知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藩镇权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即体现了地方权力过大,危急到中央权力。故选B。
扭转了五 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白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3)官僚机构腕肿,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财政困难增加【详解】(1)现象:据材料 《旧唐书》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 臣,实非王臣也。 “可知反映了唐末落镇割据的现象;据材料 《新五代史-安...
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 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 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 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旧唐书》、藩臣”可看出明显是指唐代在地方上设藩镇,置节度使,带来藩镇割据的问题。联系史实可知,唐代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财大权,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应属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故选B.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