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筝/文枕琴】《梅花泪》 752024-7-31 02:39 用轧筝——我国最初的拉弦乐器来演奏古文十番《香遍满》片段,演奏者:黄福安 1892024-7-30 01:12 用轧筝/文枕琴 演奏古曲新声——《海峡情韵》 14362024-7-21 01:26 轧筝/文枕琴,妈妈说,内置一碗心灵鸡汤,喝完养胃又健康(ง •̀_•́)ง ...
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是海峡两岸人民及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妈祖文化传播的是民间大爱,是和平的象征。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莆田,源自九鲤湖经壶公山、蜿蜒赴海的木兰溪,投向兴化湾的怀抱之后,途经湄洲湾的妈祖祖庙山下,在类似于文枕琴般的“湄屿潮音”里,以天
在器乐演奏中,黄先生融二胡、提琴、琵琶、古筝等的技巧,如长弓、快弓、跳弓、颤弓、抖弓、顿弓、抛弓、压弦、点线、按指、换把、揉弦、泛音、滑音、轮奏、刮奏、拨弦、拉奏等于一体,提高了文枕琴的器乐性能及表现力。 黄福安先生所创作的文枕琴演奏曲目,深深地扎根...
🎶 “文枕琴”这一名称源自唐代“轧筝”的遗存,经过改良创新后,成为了现代乐器中的一员。它最初是莆田涵江民间古乐“文十番”中的主要乐器“蓁”,也被称为“文蓁”(11条弦)或“蓁仔”(9条弦),因其形状类似枕头,故俗称“枕头琴”。🎼 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著名民族音乐专家干耀华、刘春曙、项阳,以及二胡...
我家乡的一种乐器,文..引言 文枕琴,系唐代“轧筝”遗存演化,经改良创新今名,原是福建莆田涵江民间古乐“文十音”中的主要乐器“蓁”。因状如枕头,俗称“枕头琴”,被列为莆田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项目名录。由黄
🌿文枕琴,这一古老乐器的现代版本,源自唐代“轧筝”的遗存,经过创新改良而来。它曾是莆田涵江民间古乐“文十番”中的主要乐器“蓁”,因形状像枕头,故俗称“枕头琴”。🎼“文枕琴”在保持原有古乐器样式的基础上,对琴马、琴轴、琴弓、琴弦等进行了革新。它的音色柔美典雅,同时又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音域可达3...
此乐器状似筝,与之相似的文枕琴则是用苇杆演奏。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陈(日左杨去木右)在绍圣年间登制科,官至礼部侍郎,其《乐书》在公元1103年完成。据此推测,轧筝至少在1103年前就流传于福建。《古代合璧事类备要》中的筝条里,提到一种名为蓁的乐器,“蓁形如瑟,两头尖方,七弦...
“文枕琴”是“文十番”主奏乐器“蓁”的改良创新成果。“蓁”形如古琴,状似古筝,犹如早期藤编漆皮的枕头。琴上安9个或11个“人”字形琴马,上张丝弦,五声音阶排列。用芦苇杆抹上松香,一弦一音在弦上磨擦演奏。音量较小,音色深沉含蓄,略带噪音。改良后的琴,音色柔美典雅,保持特色,音域较宽。通过演奏...
10.文枕琴 2024-07-16 17:20:5102:21 44 所属专辑:福博福见 | 乐古老·乐动听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在莆田市涵江民间乐种“古文十番”中,有一件重要的乐器——文枕琴。它由唐代拉弦乐器轧筝遗存演化而来,一弦一音,能拉能弹,可捻可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基。在福建,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在晋江十番中亦有,当地群众称之为“床”。昔时共有丝弦九条,定音为.6 1 2 3 5 6 1. 2. 3.(.x表低音,x.表高音),以芦苇杆为弓,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磨擦演奏。有坐奏、行奏两种。坐奏时将琴身平置,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