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 “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成为近几年来语文教研的一个重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成了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实践探索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教学之时,不必事事讲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涵,而应该以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为其宗旨。 在开展现代...
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也涉及了一些影视热点。本书中关于老舍的《正红旗下》、莫言的《蛙》,欧阳江河的《凤凰》,关于电影《山楂树之恋》《黄金时代》《白日焰火》的讨论,都有助于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把思考的触须延伸到当代领域。 读书会以文本细读为宗旨,通常每次只讨论一篇作品,...
跳出文学本身的范畴,从一切事物中发现这种特点的相通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文学性。但若...
1. Goodreads:这是一个社交阅读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书籍清单,评论和评级书籍,以及参与小组讨论和讨论会。2. Reddit的r/books:这是一个Reddit社区,专注于书籍讨论,包括推荐、评论、讨论主题和文学讨论。3. Kirkus Reviews:这是一个提供书籍评论和推荐的网站,包括小说和非小说类书籍。4. The ...
在故事创作的讨论之外,几位更从《立秋》带来的现实主义思考中,进行了关于“文学性”的探讨。小说以一个靠自我奋斗进入城市的农村青年为核心,叙述了主人公凌云青商海浮沉、市场搏杀的人生故事,作家杜阳林用丰厚的生活经历和饱满的生命激情,书写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在时代大潮中的所有艰辛历程和每个发展路口的成败抉择...
《在北大阅读现代:十三堂文学讨论课》 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重新探讨过去研究过的对象,是因为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它们鲜活的现实感和内在的生命力,而且发现原来很多问题都有待引入更加宏大的研究视野。这就是我们学科的当下性或现实性之所在。 —— 吴晓东 内容...
误区一: 将“不稳定的文学”与“稳定的文学性”混淆 在近十几年关于“文学性”的讨论中,我发觉不少学者之所以对清晰地界定“文学性”这一概念不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将可历史的、文化性变异的“文学”,与具有超历史性、超文化性的“文学性”相混淆了。不少学者在传统的“文学本质论”和伊格尔顿所说的...
内容提示: 1 顾城文学推出首卷 诗友追忆童话诗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找寻光明。”经验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闻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 年 9 月~1993 年 10 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识不过的了。兴起于 20 世纪 70年头末至 80 年头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烈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
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讨论2个1.你怎么看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文言“小序”? 文言的序文是现实社会的象征。文言是旧的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征。在旧的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中,狂人已经不是狂人,而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不是与社会秩序、文化秩序对立,而是融合,或者说亲和。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迫害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