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如果说1988年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的口号,算是建议开窗户,那么王德威的文学史就是在旧房子的旁边,集中海内外各门各派建筑工匠,建造起一座新的大厦。王德威沿用了海德格尔“世界中”的观念来形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认为“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仅意味“中国走向世界”,更是一个意义复杂的、涌现的...
作者:王德威 主编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 过去的这些年,我不断思考我个人和现在正从事的《哈佛现代中国文学史》之间的关联性。正因为我在台湾的背景、海外的背景,还有来自大陆的家庭背景,我以为在自己的立场上可以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我充分了解到文学史工程的浩大,对于文学史我抱持一个非常...
在《文学的现代中国》节目上新对谈“我们的文学与文学中的我们”中,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和香港大学许子东教授乐观地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我们谁不刷短视频,我们谁不会对这些有趣的现象投予关注?生命本身就应该是很复杂的。而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的一种生活的态度。” “《繁花》这样难读的...
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年11月1日~2003年9月24日)巴勒斯坦现代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而为什么又要着重文学经典?萨义德强调文学的基础无他,就是对语言最细腻繁复的操作与理解。阅读文学让我们理解语言除了通情达意外,更是一个充满隐喻象征的符号机器,层层转折,拒绝化约成简单的公式或真理。
2023年12月8日,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教授王德威作客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以“中国近三百年文学史刍议”为题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是“第三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会场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陈晓明教授向王德威教授表示了...
王德威:我在高中时期就觉得文学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能做,而且我也能做得好。之后的这几十年里,这样的一个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文学给予了我一个更开阔的空间,也刺激了更多想象的能量。 来到美国之后,我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到了许多五四文学的作品,鲁迅、沈从文、茅盾、巴金、张爱玲等等,弥补了我在现代历史知识上...
“如今,文学似乎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大家都不再阅读长篇大论的小说,创作的回报也不如从前。然而,文学在这个时代依然蓬勃发展。”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在《文学的现代中国:1635-2066》节目中如此说道。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写作方式多样化的时代,文学依然无处不在。无论是无病呻吟、时间的紧迫感,还是一两条讯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作者:王德威 主编;译者:张治等;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点击图片可转至购买链接) 当然,一部文学史,除了可读性和文学性之外,背后还有文学观、历史观以及诸多理论的支撑。关于这些,王德威在导论中做了详尽阐述,以点明这部文学史打破制式写作的试验性。比如“文学”是什么?王德...
——王德威 ⏱️节目上新 11月13日晚,《文学的现代中国》将在理想国公众号小鹅通店铺「理想声音」首发上线。 🎙️首发直播 11月13日19:00,主讲人王德威教授、许子东教授,与主持人李浴洋老师一起,就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各自的文学经验与世纪文学发展,谈谈「什么是今天的文学」。
在“遭遇”和“遭遇”的主题之下,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学背景的作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基于这一思考,王德威教授从多个角度对当代小说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这些“遭遇”和“纠缠”里面,在一个疫情肆虐的时代里,要维持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