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起源可以分为自源和借源两大类,所谓自源性文字,就是指从文字产生开始,就是独立产生、独立发展的文字,自源性文字在形状和体系上都是自己独创的。自源性文字,一般只能在独立起源和发展的文明中产生。20世纪50年代,荷兰著名考古学家法兰克福提出,全世界范围内独立起源和发展的文明可能只有三个:近东(埃及...
其一,汉字起源极其悠久,彭头山遗址“五”字符、贾湖遗址刻符、柳林溪遗址“文”字符等,表明汉字起源不会低于8000年,只是初期比较简单、而且文字量也很少,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才逐渐系统化,各地考古发现的零星文字足以明证。其二,中国地域庞大,远非其他文明古国可比,上古存在六大文化区系,理论上每个文化区系都可...
七千多年前的双墩遗址发现六百多种刻符,丰富多样,具有表意、戳记、记数三大功能,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起源之一。 六千多年前的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沿口刻有二三十种符号,其中一些是原始的数字。 五千多年以前的青墩遗址出土了刻于羊角之上的一些数字刻符,易学专家认为这是易学起源的初始符号。距今五千多年...
问题在于:古埃及文、楔形文字是没有源头的英雄凭空造字,那么中国文字起源又如何,会不会也是英雄仓颉造字呢?对此,中国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原来中国文字演化过程与西亚、古埃及的大不相同,更为重要的是,楔形文字的源头或许在中国。如今,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成熟文字体系,但按照文字演化的规律,此前理应要经过漫长的...
汉字的起源有6000余年的历史,是由零散的字符逐渐积累,到达一定体量后经过人为规范形成文字体系;演变过程可简单的归纳为声、形、象、数、理五个部分,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特点有:书写形式为方块体、形音义之间有联系、使用时间长、影响巨大、辨识度高、信息量大等。 1、汉字...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在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相像。“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因此,学者刘志一在《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中指出:“可以说,彭头山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古文字史上的第一个字符”。如果算上彭头山字符前的演化阶段,那么中国文字显然已有万年历史。当然,彭头山文化时期,汉字应该还处于起源阶段,当时文字数量估计很稀少,只有包括上述神秘符号在内的极少数几个字符,甚至只有上述...
个别文字的产生与八卦或算筹有关,但有限的八卦符号难以演化出众多原始文字。从起源上看,八卦是巫术问卜推演的抽象符号,原始汉字是图画性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4.刻契说 郑玄注《系辞》:“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列子说符篇》:“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
首先是夏朝之前文字。中国文字起源何时,如今争议比较大,有说万年,有说八千年,还有说5500余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夏朝之前已有文字。这些早期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到夏朝时期出现成熟文字,其实是正常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关于前夏文字,考古已经发现很多遗存,比如陶寺朱书中的“文”,又在7000年前的秭归柳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