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耳穴,每次1-2个,将药贴压于穴上,并按揉1-2分钟,每日数次按揉。3-5日换药一次,4次为1疗程。 11. 汗证 处方:何首乌适量; 穴位:神阙; 方法:上药研为细末,用水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用纱布固定。此用于自汗证。 处方:五倍子(蜜炙)、枯...
6.1备齐用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6.3 0.9%的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6.4遵医嘱使用已配置的药物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绵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的平摊与绵纸上,厚薄适中。 6.5...
病情分析:外敷中药法是一种将中药通过皮肤表面直接应用于患处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疾病或缓解全身症状。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中药的药效,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1.中药制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如磨粉、煎煮等。常见的中药外敷制剂有膏药、糖浆、油剂等。 2.外敷方法:将制备好的中药直接涂抹...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末(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处理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肛肠科的敷药法主要用于解除或缓解痔、瘘、裂、痈等术后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等症状。敷药部位:肛周。敷药法的作用: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由于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因此,敷药法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病变,并能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敷药时可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按照经络循行走向选择穴位,然后敷药,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七十年代,穴位敷贴疗法被正式列为外治诸多疗法中的一种。在下列疾病...
(4)根据敷药部位,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 (5)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结果。 (6)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根据需要,用水或饴糖、麻油、蜜、凡士林等调和成稠度适宜的糊状,新鲜中草药需洗净后置乳钵内捣烂。 (7)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
掌心敷药法又叫“握药法”,是祖国传统外治独特疗法之一。掌心敷药通过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內,随血液运行直达病所,而发挥药理功效可防病治病。或间接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中药贴敷疗法是选择对症的中药材组方,做成软膏或药饼,贴附在患者的患病部位,外用纱布、胶布固定,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通过中药的吸收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瘀生新、祛风除湿的作用,减经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