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元曲简介 元代散曲作家约200余人,作品4300多首,其中小令3850余首,套曲450余套。由于正统的文学观念不重视散曲,很少有人搜集编次...
散曲的名词解释如下: 1.散: 散曲中的“散”一词源于唐代的“吹散”,意指以吹奏乐器伴奏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以古筝、琵琶等乐器伴奏的诗歌歌曲。散曲的歌词以散文形式为主,因此得名。 2.曲词: 散曲的歌曲一般由词曲两部分组成。其中,曲指的是音乐旋律,是以律味和格调为主的音乐构成;词则是歌词的内容,一般以...
一、概念 散曲:元代一种新兴的韵文形式、新的题材。其词皆合乐、歌唱、按谱填写。用于叙事、写景、抒情。二、分类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形式。1.小令:又叫叶儿。是单支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分属不同的宫调,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如果内容复杂、单调不能容纳,可把宫调相同而音律...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第一讲中,知道了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也就是说:元曲是元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 【一】散曲: 1、什么是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明清散曲是明清时期的散曲。散曲在元代经历了它的兴旺时期以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元代。明代散曲,明初加强封建专制和对思想文化的统治,曲坛除由元入明的汪元亨、汤式等几个作家外,当时较有影响的数皇室贵族朱有炖。清代对散曲不大重视,逐渐走向衰亡。代表作家:康海、王九思、王磐、祝允明、唐寅...
散曲是汉族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它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内容以
上元灯会,兔年祥瑞。当今再开,人皆陶醉。唢呐吹,高跷队,锣鼓擂,耀闪花灯最美。 徐泮珍临朐 〔黄钟·节节高〕元宵节戏写《西游记》高跷队(通韵) 团队出场 鼓声鼎沸,喊声鼎沸。高高细腿,西游团队。大耳肥,猴王美,沙和尚胡子一大堆,骏马驮着个大慈悲。
总体来讲,张可久的散曲以温文尔雅、怨而不怒、含蓄典雅、婉约清丽为主要特色,从作品中流露出传统文化的气息,是元朝散曲名家,他可以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又合为“二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张可久的十首散曲,一起体会其精神内涵与文字的美感,相信你一定喜欢。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元代〕兴亡千古...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