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起十缘】的教义源自《华严经疏》,主要阐述了佛经演绎中的十个关键要素。首先,"一依时时"是指经文讲解不分时界,如来之心融入至道,一念与无尽劫数相融,经文强调佛陀得道不计日夜,体现了时间的超越性。其次,"二依处处"强调佛法普照无边,无论是十方尘刹、微尘世界,还是每个细小角落,皆有佛...
教起十缘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更多:https://www.bmcx.com/ [出华严经疏]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
教起十缘: ﹝出华严经疏﹞ [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三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
原文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
十门分别-叁.藏乘摄属 四.义理深浅 五.能诠教体 六.所被机宜 12331:36 十门分别-贰.教起因缘 12656:48 十门分别--壹.总释名题(二) 14832:02 十门分别壹.总释名题(一) 20849:04 《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 --宣化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 14904:51 《楞严经》是佛的真身 --宣化上人 23403:51主播...
婆罗门教认为“梵天”创造世界,佛教提出“诸法因缘生”; 婆罗门教主张宇宙最高的主宰“大梵天”或者“毗湿奴”永恒常住,个体灵魂永远存在,佛教提出“诸行无常”、一切都会坏灭;婆罗门教主张宇宙间的大我是“梵”,而人的小我(灵魂)是梵的一部分。佛教就提出了“诸法无我”,既不承认有一个造物主大我,也不承认...
下个学期,还是得教新一届大一的高数。 然后招收研究生的事情也要开始准备了。23 新课题差不多要提上日程。 将碗筷塞进洗碗机,陆悠窝在沙发上刷萌宠视频。 他很喜欢猫,经济条件也允许,可惜自己一个人生活,平时事情也不算少,基本是照顾不过来的,所以只能云养猫,从视频里获取猫咪能量。15 ...
原夫鹿苑拔苦之教、鹫峰无相之门,杂华海会,总诸天于一树,地涌妙赞,入长劫为时顷。饮光古教既灭,摩羯陀多子见木、起塔,护明大士放光,憍赏弥大帝悟死、入灭,此内法之缘也。 初十以律,如春播种,既受以后,“森然万境,何事非持”(芝公《遗编》)。音、砺、宾、宣、照、弘、素七师明四分,友、净...
余年幼嗜琴,自始习之,迄今十载矣。琴音悠悠,如潺潺流水,又似空谷幽兰,渐入吾心,滋养性灵。每抚琴,尘世纷扰皆忘,唯余心与琴韵交融,深感修身修心之妙。 戊戌年始,余以琴为缘,行公益之教,足迹遍布四方,计五十余场,受益学员达数千人。其间,见学员因琴而变,身心和谐,家庭幸福,余心甚慰。
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不同常人,便问他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马胜比丘便说出了这首偈,舍利弗听了很欢喜,回去向目犍连说了,两个人便一起归依了佛。这首偈我国有几种译文,偈中‘吾师大沙门’,是指释迦牟尼。沙门(Samaza),简单地意译就是出家修道者,当时婆罗门教之外各教派的出家修道者都称为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