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词源 西方教育学的词源 (1)“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到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我国教育学的词源 (1)“教育学”...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负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人一词一著作) “教育”两字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课程...
教育学词源总结 懵懵~😵😵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1.最早将“教”和“育”分开进行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2.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孟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二、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培根 三、“...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负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人一词一著作) “教育”两字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课程...
易错易混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的词源1. 最早将“教”和“育”连用:孟子《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最早对“教”和“育”进行解释: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 在西方...
词源 教育连用:孟子首次将“教”与“育”连用,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分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别对“教”与“育”进行了解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显性与隐性:柴野昌山提出了正向显性、正向负向、负向显性及负向隐性的教育理论,丰富了教育学的内涵。稷下学宫:齐桓公创立的稷下学宫,标志着...
①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 ②班级授课制正式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③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清政府京师同文馆。 ④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普遍采用:癸卯学制颁布后 以上是在教育学中经常出现的词源汇总,在考试中常常以单选、判断的形式进行考查。这一部分没有难以...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含义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频频提及课程,朱熹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的“课程”意义已极为相近。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文...
易错易混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的词源1. 最早将“教”和“育”连用:孟子《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最早对“教”和“育”进行解释: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 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