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说释迦牟尼佛讲的所有的修行法门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难行道,第二类易行道,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易行道,这就是判。 禅宗也有,禅宗说“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内,一部分是教外。禅宗是教外的,教内是什么?教内说的是按照理论次第来的,禅宗...
"教理行果"犹如航行的指南针,引领着修行者驶向解脱的彼岸。教,即教法,是佛陀的教导,是理论的基石;理,是教法背后的深邃义理,是指导实践的智慧;行,是修行,是将教理付诸实践的过程;果,则是修行成就的最终体现,是证悟的果实。在这四者之中,"教理"如同种子,"行果"则是这颗种子在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全...
由明正因缘生法之正因果故,从“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的十二缘起支还灭门,获三乘解脱果。亦由明正因缘故修习出世三乘正行,集随顺无漏解脱的种种福德智慧资粮,或求往生出过三界善报所起的诸佛净土中闻法修行,或依增上生人天胜报中修证展转胜进的出世行果。要皆明因缘生法所发向上增进心上所有事,故为人天...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 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
答: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教,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理呢,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经》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识法相的经典《华严经》、《解深密经》等六经,这是大乘教、唯识法相教,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大般若经》是大乘经、大乘教,理就是讲...
教理行果 摘自:佛学大词典 教、理、行、果之合称。乃佛、法、僧三宝中法宝之种别,一般称之为四法宝。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义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证果。佛教一般修证之次第多为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连称为教理行果。更多:https://www.bmcx.com/...
正法就是「教、理、行、果」,正教、正理、正行、正果,只要不违背,无论怎么说法,都称作正法。但经中教导我们,「正法」一定要建立在「正行」的基础上,没有正行,就没有正解。所以要做到「信解行证」,将正法的「教理行果」完全落实,就是「信解行证」。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用教理行果统观观音法门 观世音菩萨的重要性前面我们有多次讲到,十方诸佛大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可以说十方诸佛每一尊佛的功德海中都有观世音菩萨。那么在大乘佛法的修行里面,悲智双运,观世音菩萨象征大悲心,文殊菩萨表大智慧,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以及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在汉传佛教里面都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