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认为一个团的规模太小,抗联应扩大为教导旅,授予苏军正式番号,按苏军标准保证供应。这可是超出抗联期望的收获。不过,当时在苏联境内的抗联指战员总数不过700人,别说是一个旅,就连一个团的编制都不够。缺额兵源由苏联远东地区新参军的东方少数民族补充。这个旅的军需财务、武器供应都将正式列入远东军的预算之...
抗联教导旅先期组建的两批特遣队共计630多人,组建特遣队后抗联教导旅剩余400多人。1945年8月11日,周保中率教导旅剩余的400多人打回东北。也就是说抗联教导旅共计有1000多人打回了东北。抗联教导旅大反攻之前也陆续有200多人牺牲,可见抗联在组建之后又差不多扩编了一倍左右,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在远东动员参加的,...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纪念馆中的斯大林嘉奖令照片 1945年5月,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向教导旅发布了“预定在最近几个月内将有一场苏联对日本的战争,88旅(教导旅)将编入远东第二方面军的战斗序列;进入东北境内后,88旅将沿松花江西进,参加解放佳木斯的战役”的指示。同年6月,在第二方面军司令普尔卡耶夫(1894—1953...
以当时的人数看,若以2000余人编为一个团,那么这么多战士一共可以组建30多个团,一个师管理30多个团也是相当麻烦,若继续采用支队为临时编制又显得很不正规,所以罗荣恒将他们编制为“教导旅”。最初罗荣恒共组建了6个旅,后来拓展成7个,每个旅下有3个团,没有被编入进去的,则有其他作战团师部直辖。二、...
1940年秋冬,罗荣桓主持了第115师的整编工作,先后组建了7个教导旅,战斗序列如下所示:教导第1旅 原苏鲁豫支队第1、第3大队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朱涤新 教导第2旅 原独立支队第1团和鲁南、苏鲁支队 旅长 曾国华 政委 吴文玉(后符竹庭)教导第3旅 原独立支队第2团、运河支队 旅长 杨勇 政委 苏振华 教导第4旅 ...
所谓“教导旅”,本意是指:由若干个教导营及勤务保障分队组成,主要承担新兵训练任务的旅级教导部队。八路军一下子整编了7个旅,不仅会过早暴露实力,也会刺激国民党方面,因为这7个旅,并没有得到国民党方面的正规编制。但是,我们成立的是“教导旅”,说明是为了抗战需要而训练新兵的,并非正规作战部队。这样,...
这个第2团,就被划到了教导第3旅中,改为第8团;由于组建时间较早,而且有老红军骨干的加强,所以这个团的战斗力也不错。按照八路军整编主力团时的原则,基本上是以2000人到2500人为一个标准团,也就是说一个旅的编制数大约在6000人到7500人,然后再加上数额不等的旅直属队。实际上这种三团制的旅跟国民党...
一般来说,教导部队多以团为单位,配属到军师旅一级。教导团一般下辖几个教导营,里面都是一些老兵军士,专门负责训练新兵以及培养骨干士兵。原则上教导团不在一线,也不会同敌人交战。这是因为教导团都是老兵军士,用来打仗就是屈才了。这些老兵经验丰富,训练新兵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是随便送到前线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