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谚语。指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释义 过:过错。惰:懈怠,懒惰。指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例句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宋·王应麟《三字经》)|如此说来,杀人凶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反馈 收藏 ...
就拿《三字经》这蒙学读物来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半文半白的短短两句话,每句六个字,就“点”到了两类教育的要害之处,既浅显易懂,更精辟深刻。作为两条古老的教育“原理”,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和“教不严,师之惰”,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基...
指对学生不严格教育是老师的失职。教不严,师之惰出自《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结果一 题目 【题目】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拼音版 养不教 yǎng bú jiào 父之过 fù zhī guò 教不严 jiào bù yán 师之惰 shī zhī duò 子不学 zǐ bù xué ...
1.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句应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仅仅是物质上供养子女衣食住行,而不从精神领域施加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在学校里,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2.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身与心应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可偏废。否...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拼音版 养不教 yǎng bú jiào 父之过 fù zhī guò 教不严 jiào bù yán 师之惰 shī zhī duò 子不学 zǐ bù xué ...
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出自《三字经》。这句话指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说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只教授不督查。《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