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识别是指对战场上目标的敌我属性进行判断。目前常用的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密码询问信号,如是己方目标,目标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解码后会发回密码应答信号;如果应答信号不正确,或询问信号、应答信号受到干扰,又或者询问机、应答机出现故障,均会导致识别错误...
虽然二战一开始,各国就都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限制于技术条件,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飞机,在地面雷达上都只是一个点而已,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而且当时战斗机,在交战距离已经逐渐拉远了,眼力识别非常不准确。后来,英国第一个解决了这个问题,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沃森·瓦特设计了第一台“敌我识别应答器”(IFF),并...
Mode 4模式已在2020年6月30日被北约组织正式下线解密,所以目前北约国家的军用装备均采用Mode 5模式的敌我识别机制,运用该模式的系统则为Mark XIIA。二、爱国者系统也会误击 在“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美军“爱国者3”防空导弹于2003年3月23日击落了1架完成任务后准备在科威特机场降落的英军“狂风”战斗机,造成2...
敌我识别是指对战场上目标的敌我属性进行判断。目前常用的协作式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密码询问信号,如是己方目标,目标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解码后会发回密码应答信号;如果应答信号不正确,或询问信号、应答信号受到干扰,又或者询问机、应答机出现故障,均会导致识别错误,造成识...
敌我识别系统是指对战场上目标的敌我属性识别,询问频率1030兆赫。是指对战场上目标的敌我属性识别。毫米波技术首次引入敌我识别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当时,西方国家大都使用工作在L波段(即询问频率1030兆赫,应答频率1090兆赫)的传统雷达敌我识别器。这种敌我识别器存在着诸多缺陷:如难以穿透战场上的风雨、沙暴、硝烟...
我军指战员的手臂上也绑扎着白布条,以便在战斗中迅速分辨敌我。这种方法是最简单高效的,布条也很好找。不过,在战斗中这种识别带也有怕火、易磨损等缺点。除了基本的敌我标识外,更重要的是:有些军队的标识布条并不简单,上面会写有士兵的基本信息。如果士兵在猛烈的炮火中烧掉了布条,可能就会造成身份信息丢失的...
敌我识别信号,亦称“识别信号”。预先规定的、用来区分敌我的各种信号或记号。通常用灯光、烟火、旗语、音响、口令、电信号以及标记等表示。用于在难以判明敌我的场合和时机识别敌我。按其规定的使用范围,只用于地面部队相互识别敌我的,称为“陆军识别信号”;可用于地面部队、空中飞机、海上舰艇相互识别敌我的,称为...
敌我识别 (IFF) 是航空领域的一个基本系统,有助于识别和区分飞机。它允许实时识别友军和敌军,从而增强态势感知并降低友军射击事件的风险。IFF 系统通过解调仪和应答器运行,在飞机和地面雷达系统之间建立安全通信。 图片 IFF 系统具有许多好处,包括增强态势感知、最大限度地减少友军火灾事故和有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他们在...
敌我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至为关键,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用于保护军用和民用航空安全的IFF系统。这一技术的精准识别能力为作战管理和交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历史与发展 IFF系统起源于早期的Mark X,为了克服其容易被敌方欺骗的缺陷,该系统逐渐体现出加密抗干扰的发展趋势。后续发展的Mark XⅡ系统新增了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