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如何解释? 答案 鱼不可脱离深渊,否则很容易遭杀身之祸;国家的有利武器(治国方略,重大决策,镇国之宝,新型武器,科技专利,军事机密等)不可以轻易拿出来夸示于人。也就是俗语所谓“有虎藏在袖子里。”“不要让别人搂着后背腰。... 结果二 题目 【题目】庄子...
译文:所以说:道的实体用来保垒身体;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渣滓用来治理天下。【原文】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ju),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译...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六十五章对应通行本第六十五章,如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此从帛书甲本,帛书乙本与世传本均非“故曰”,多数注家认为“故曰”置于文首无所着落而多从帛书乙本或世传本。但此理由未必站得住脚,因为:一则《老子》本不分章,此处本未必是文首;而更重要的...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陈昌文解读: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预知的,但是不可以强行而为。因为您可以防守,可以让自己强大,可以没有漏洞,敌人不能找到机会战胜您。但您没办法左右敌人,如果敌人也没有漏洞,您就没有办法强行为之,只能等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您想买豪宅,您平常就得努力赚钱,拥有很多钱,您就清楚您...
翻译【是以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答案 子罕说:“你把玉看成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宝.”这即是乡下人想要玉,而子罕不想要玉.所以《老子》说:“把没有欲望当作欲望,不要把难得的财物看得贵重.”相关推荐 1翻译【是以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
意思是:所以说,恬淡、寂漠、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出处:《庄子·外篇·刻意》——战国·庄子 原文节选: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
故曰的“故”字含义为“所以”、“因此”。详细解释如下:在古汉语中,“故”字具有多种含义。当它与“曰”字结合,组成“故曰”这个短语时,通常表示一种因果或者逻辑上的联系,意为“所以说”、“因此说”。这里的“故”起到了连接前后文、表明因果关系的作用。在具体语境中,“故曰”常常用来引出...
故曰:「侈,恶之大也。」 2翻译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