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
一是加大援企稳岗力度。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3亿元,支持地方落实相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延续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支持经营主体纾解困难、稳定岗位。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整合优化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
教育部再次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在总结“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基础上启动第二批试点,支持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所香港地区高校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并提供了系列支持保障,从资源共享、学位授予、从教通道等方面为组织高水平院校培养教师、创新培养模式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政策措施,鼓励通过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或合同分包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合同份额。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期限延长至2025年底。向商业银行及时提供中央部门政府采购信息,为开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提供便利。四...
本月楼市政策聚焦 中央层面重申“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地方提振住房消费类政策持续加码 2025年3月,我国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中央层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纳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要内容;自然...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指出,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二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三是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四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五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报告》表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政策报告 篇1 在我国当今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尽管新课程倡导形成性评价,但是毫无疑问,承担着为高校选拔人才功能的高考测试仍然是迄今为止权威性、公信度的评价手段。在基层,许多一线教师发问:课程是改了,高考怎么改?甚至有人断言,高考不改,新课程的目标就是空中楼阁!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综合来看《报告》中对于货币政策的归纳与部署,延续了2023年底中央...
本报告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操作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为2024年宏观政策提出建议。一、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2023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GDP增速为5.2%,比2022年提高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报告》强调接下来货币政策要“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这意味着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偏低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将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事实上,这也是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具体要求。我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