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锋,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当代政治理论。著有《治体代兴:立国思想家与近世秩序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道统与治体:宪制会话的文明启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历代政治得失”的微言隐义 * 文章原载...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 的种种误解。言简意...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
3、汉武帝对政治体制的贻害 4、唐代制度的伟大 5、宋代谏垣的危害 6、元代胥吏的力量 1952年,钱穆先生应何敬之(即何应钦)邀请,“在战略顾问委员会演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讲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两小时”。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何应钦已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军队中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这一虚职...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深刻地剖析了政府组织结构与职权分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理论见解。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结构应当既能够保证中央集权的效率,又能够兼顾地方分权的灵活性,以实现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在汉代的政治制度中,钱穆特别强调了皇权与相权的平衡。他指出,汉代的政治...
钱穆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国史大纲》是抗日战争战火中各个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对于具体的人与事则一略而过。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以说是《国史大纲》的进一步延伸,通...
1952年,钱穆先生应何敬之(即何应钦)邀请,“在战略顾问委员会演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讲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两小时”。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何应钦…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哪些硬伤? 曹彦士 正总裁天朝九门御林忠勇羽林军英王禄千岁 正因满洲人初兴,便能用中国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不能… ...
二、主要内容一五大王朝的得失 (一) 汉 汉代制度承袭于秦,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治制度。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权和相权分权。从制度上说政府是由宰相领导,外朝九卿,直接向内廷听受指令。“可见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事上的变化可以不顾制度。汉武帝死前,为了能令皇权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52年。该书主要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政治制度的考察,分析了一朝一代的政治得失。钱穆先生从人事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分别就这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