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显像已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肿瘤和转移灶的探测和性质鉴别,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病变显示,心功能测定,局部脑血流、脑功能受体功能和密度的测定,肺栓塞诊断,分肾功能和尿路通畅情况的观察,和器官移植监测等方面,是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分析结果 利用竞争结合的原理,将特异的免疫反应或受体配基...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靶向放疗中的作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在肿瘤病变部位浓聚,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来消灭那些病变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类型 α衰变:α粒子带有正电荷,相当于一个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β衰变:β衰变指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β粒子...
1.注射放射性药物: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医护人员通过静脉为患者注射一定量的骨显像剂。 2.等待放射性药物浓聚:注射后,患者需要等待2至3小时,此时放射性药物在骨骼中浓聚,而肌肉软组织放射性基本排出,骨骼图像更加清晰。期间,嘱患者多饮水(1000~1500ml),多排小...
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均带有放射性,拥有非常长的半衰期(数十万年~45亿年)。此外还有12种人工同位素(226U~240U)。铀在1789年由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发现。铀化合物早期用于瓷器的着色,在核裂变现象被发现后用作为核燃料。1942年前铀主要用作玻璃和陶瓷的着色剂,用量很少。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可以为人们多次地、安全方便地提供核纯、无载体、高比活度和高放射性浓度的短半衰期核素,所以它在医学、工业、科研等领域中应用得相当多。从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中取得的短半衰期核素,可以直接应用或者制成多种多样标记化合物(包括药物)来应用。由于短半衰期核素的应用是医学检查诊断的一个方向,所以放射...
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238/235铀在核工业和核武器中是重要的核燃料。可溶性铀化物易被吸收进入血液,难溶性铀吸收率低且较慢,可发生急性铀中毒和内污染。铀主要蓄积在肾脏、肝脏、脾脏。晚期在骨骼中蓄积明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对肾脏的化学毒性,引起中毒性肾病,晚期出现放射损害。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的学科。 放射性核素成像(nuclear imaging)是临床核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
核素的放射性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在研究物质的荧光时发现的。自然界存在许多种放射性衰变。衰变后中子或质子的数量不同,因此大多衰变后产生了新的元素。最常见的衰变是α衰变、β衰变、γ衰变。这三种衰变中,原子核分别放出α粒子(氦原子核,见图1)、β粒子(电子,见图2)和γ射线(高能光子)...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线,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