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国际艺术交流委员会主任水源先生考察凉州攻鼓子之后,感慨赋诗:“凉州古曲一遂音,今日惟其继遗声。”1986年,凉州攻鼓子被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为传承与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区四坝镇成立了攻鼓子艺术团。2008年,凉州攻鼓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1987年至2009年...
1956年,武威县四坝乡杨家寨子村的《攻鼓子》队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舞蹈调演》,受到了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他们在怀仁堂合影留念。有幸参加这次赴京表演的《攻鼓子》队共有8名队员:杨烈山、杨泽元、杨枝元、杨普元、杨义元、杨根元、杨万礼、杨升元。这8...
▲凉州攻鼓子 姜爱平摄 人们说,《秦王破阵乐》是“武乐武舞”之祖宗,“锣鼓杂戏源于秦王破阵”,作为“武腰鼓”的典型代表,攻鼓子被认为与秦王破阵乐渊源颇深,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像《秦王破阵乐》那样的乐舞的形式湮没难寻,但乐舞的文化基因或多或少通过民间艺术形式保存下来,武威攻鼓子就是其中典型个例。
“双手胸前画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上步踏地凭脚力,挺胸抬头身不弯”。凉州攻鼓子,是汉唐军旅出征的一种乐舞,是鼓和舞的结合,是人和魂的深化,因其威武雄壮和气势恢宏的表演效果,与大西北粗犷豪放的地域历史底蕴相契合,因此又被称为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种汉唐军旅出征...
凉州攻鼓子是民间社火的一种主要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集民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千年相延,承续不衰,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既有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阳刚之气,又有婉转娴雅、翩然恬淡的阴柔之美,其总体格调与古代西凉乐舞之“软”“健”之风颇相...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后裔们便将这种鼓舞称作“攻鼓子”以示纪念,寓甚攻敌不备之意。 与其它鼓乐相比,攻鼓子具有极其鲜明的鼓乐特征: 1.阵容威武浩荡。鼓子队是由乡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只鼓子队由几十人到成百人组成,人数众多。有时候,很多鼓子队聚集在一起 ,阵容十分威武浩荡。 2.鼓点高亢激昂。凉州...
记者今天(12日)从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获悉,2月11日至12日(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五),“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受邀参加元宵节演出活动。在演出现场,随着鼓声渐次升腾,表演者身着黑衣黑靴,头戴雉翎黑帽,腰系朱红战鼓,动作刚健雄浑。阵法变换...
凉州攻鼓子又称武威攻鼓子或西北攻鼓子舞,是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等乡镇的著名民间鼓舞,多次获得甘肃省和全国多项文艺表演奖项,目前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凉州攻鼓子因其威武雄壮和气势恢宏的表演效果与大西北粗犷豪放的地域历史底蕴相契合,因此又被称为“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由来的传说 ...
方法/步骤 1 蚂蚁新村2024年1月6日问题,“凉州攻鼓子”是以下哪种民间艺术形式?A、民间传说B、民间鼓舞 2 答案:民间鼓舞解析:鼓舞(凉州攻鼓子)是甘肃省武威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凉州攻鼓子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及其周边地区,为古代出征乐舞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