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创作中,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伍明万、龙德辉带领一年级学生隆太成、黄守江、李美述、马赫土格(彝族)、洛加泽仁(藏族)也参与了进来。《收租院》共塑了7组群像,包括交租、验租、过斗、算账、逼租、反抗和夺权等情节,生动地展示了地主剥削农民的全过程。整个群像共有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包括82个男人、32个女...
【背课文】《收租院》 ……四方土地都姓刘,千家万户血泪仇!穷苦的农民们忍着饥饿,打着粮食来到这个人间地狱。在那黑暗的旧社会,装满地主粮仓的都是我们究人的血和汗;填满我们穷人胸膛的只有仇和恨!…… 2成都·大型泥塑收租院〉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
1966年4月,电视纪录片《收租院》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反响巨大,4月中旬,文化部把电视纪录片《收租院》扩制成35毫米电影拷贝全国城市发行,又制成16毫米拷贝向全国农村发行,连放八年。这部影片的主创人员有:创意王元洪,摄影朱宏,解说词作者陈汉元(代表作还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文革结束后,《收租院》的...
2011-09-04 07:35:07 北京反特第一案(下)[重访] 201108282011-08-28 08:22:05 北京反特第一案(上)[重访] 201108212011-08-21 07:44:53 泥塑《收租院》沉浮录2011-08-03 16:40:51 第15位出席者 《重访》201107312011-07-31 13:23:51 《重访》 20110724 信仰的力量2011-07-24 12:37:05 保护“...
这套1969年秋制作的文革题材《收租院》瓷板画四块,四块瓷板画现今保存非常完好。作者简介 王锡良(1922年2月-2023年3月13日),原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景德镇。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其幼年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
那是1965年5月11日,被政府作为川西“阶级斗争教育前沿阵地”的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向四川美术学院发去了一封公函,请求派人支援雕塑《收租院》创作。 陈列馆原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公馆,位于大邑县安仁镇,距成都50余公里,占地百余亩,极尽奢华。自1958年挂牌、成为阶级教育的活教材之后,陈列馆一直在不断更改着展览模式。
《收租院》保存至今已经有50多年时间,依旧完整如初,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当代精湛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成为中国雕塑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当年,《出租院》这组经典雕塑带着“阶级斗争”的油彩,闪烁着艺术的光芒,被定格在那时的教科书和老画报上。如今,这组大型泥塑组雕《收租院》,无论其历史意义还是艺术...
刘文彩的二孙子刘世伟一家,因为家庭成份和“收租院”逃到4千公里外的新疆库尔勒上游公社独立大队落户,但最终逃不过《收租院》“牢记血泪仇”的宣传攻势,当地农民把他用绳索勒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孩(大的两岁,小的还在吃奶)被斧头劈死。 这些,如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在现场讲座中的所说:“《收租院》反映了从人们...
老电影《收租院》(纪录片) 北京电视台1966年摄制 创意:王元洪 导演:陈汉元 摄影:朱宏 解说词作者:陈汉元 旧社会,每年农历8月,刘文彩的“催租令”一下,佃户们就都要到收租院来交租。不少农民由于交不够租子,被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穷人们都把收租院叫做“鬼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