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档的“大面积撤档”到五一档的“过完假期就撤档”,这显然已让片方、影院、观众等多方受伤。对已经卖票、排片的影院来说,影片撤档会产生退票困扰;对片方而言,撤档前的宣发成本无法收回,改档再上也需要另外支出;对观众来说,对新片的信任度会有所降低。越来越频繁的影片撤档,也不禁让人担忧这种风...
早在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定档国庆,上映5天前冯小刚突然宣布撤档延期,11月16日重新上映,最终收获4.82亿票房。同样也是冯小刚,2017年,《芳华》也在9月24日突然宣布撤档,但在择档期上映后,最终收获14.22亿票房。不过,像《芳华》这样的电影是少数。王一博参演的《长空之王》,先后经历了多轮宣发定档,...
当时有网友戏称2024是中国电影的“撤档元年”,没想到一语成谶,撤档行为,还真就从年初演到了年尾。 五一档,原本定档的11部新片里,先后撤档了4部; 暑期档期间,《野孩子》上演了同天先提档、后撤档的“谜之操作”;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10部新片里的《出入平安》和《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再次于上映三四...
一旦撤档,已经吆喝出去的钱基本都会变成“白吆喝”,除非片方还有新的物料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丁丁表示:“尤其是前期宣传铺开的主创路演,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旦撤档,这些基本打了水漂。所以,电影撤档转生,本质仍是一种“预期赌博”,至少目前的例子里,赌赢的电影是少数。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成功撤档...
5月5日中午,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以下简称“火锅”)官宣撤档。撤档文案耐人寻味,给出的撤档理由是“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导致影片没有与更多观众见面。”对撤档原因含糊其辞,因为很多东西确实没有办法说出口。电影5月6日正式撤档,之后将“择日”上映。文末没有盖公司章,落款为“出品方”。...
如果撤档成为以后档期中可能普遍发生的事情,那么无疑会降低观众的期待值与信任感,增加观众内心的不确定性。这份不确定性一旦延展开来,会给行业造成什么样的损伤还不得而知,但终归不是件好事。片方应慎重掂量撤档的深层次影响,对观众心理进行多方面分析,避免撤档的损失无法弥补。“会吆喝的影片有糖吃”——...
5月5日午间,《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官微发文,宣布撤档。该片出品方表示,电影自上映以来,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导致影片没有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在认真研判了目前的情形后,为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电影将于5月6日撤档(已开出场次的影城可继续放映),择日再和大家相见。相关消息随后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
早在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多次撤档,最终票房超12亿元,“撤档”反倒成了一种有效的宣传。开春节档上映而后又撤档之先河的,是邓超、俞白眉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然而最终票房惨淡。由此可见,并不是撤档就能挽尊,即使换了档期仍然前途未卜。【1】临时撤档合理吗?这几部电影有声称档期...
而5月6日陆川的一条转发,再次将撤档风波推上风口浪尖。有网友挪用了《月亮》制片的文案,并艾特陆川,指的肯定是迟迟没能过审上映,刚补拍了的《749局》,陆川转发留下了“劳资就说一句,懂我!”这句话。这次转发,无疑又踩了《火锅》一脚。接着到了5月7日,舆论升级到开始讨论电影撤档伤害了谁。虽然我...
然而,4部电影的突然“消失”,更显示出春节档竞争的激烈。于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映的文艺喜剧《红毯先生》,在宁浩与刘德华双重加持和资方大规模宣发下,票房口碑却不尽如人意,最终于2月16日发布撤档通告,当天总计票房为7931.7万元。同样上映于2月10日的《我们一起摇太阳》,导演韩延设置了绝症和爱情的戏剧性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