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摩尼教主要吸收了犹太教、基督教、诺斯替教、以及琐罗亚斯德教等教义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传播到东方以后,又增加了一些佛教色彩。摩尼教的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二宗”指世界的两个本原,即黑暗与光明、善与恶,“三际”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即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后际(将来)。 摩尼 或许大...
摩尼教在创立的时候参考了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和景教等教义。而有的史学家认为称摩尼教为拜火教,但拜火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便带有拜火教崇拜火这一特点,相信是受此影响。 有人[谁?]认...
柏洋摩尼教(明教)祭祀仪式,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民俗,宁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摩尼教创立于公元3世纪,创始人为波斯人摩尼。公元7世纪末,摩尼教传入中国。霞浦摩尼教遗址上万村乐山堂始建于北宋,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摩尼教寺院。摩尼教(明教)信仰是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柏洋、郑家山等村千年来遵奉的信仰,在...
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等教义所创的一个世界性宗教。摩尼教主张善与恶的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充满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且有严密的教团组织和宗教制度。摩
摩尼(叙利亚语:ܡܐܢܝ ܚܝܐ Mānī,216年4月14日-274年2月26日)是摩尼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的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畔),但死亡日期有274年、276年和277年等几种说法。其母满艳似乎是安息王室的亲属,其父跋帝原住哈马丹,属于基督教的一个以禁欲和...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称为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祆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由摩尼(Mani)在公元3世纪创立。一般认为,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
摩尼认为,光明和黑暗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两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摩尼教的信徒相信,摩尼是上帝的使者,他传授的教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宇宙的本质和真理。1.3摩尼教在帕提亚帝国中的传播和发展摩尼教在帕提亚帝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商人和传教士的活动。在帕提亚帝国的时期,商业和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摩尼教的信徒借助...
福建发现的明教(摩尼教)佛像 摩尼教在我国传播的过程中,曾在福建等地留下活动痕迹,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晋江市内便保留着摩尼教的历史遗存——草庵寺。该寺对于研究摩尼教寺庙建筑特征,追寻摩尼教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草庵寺 摩尼教在国内的传播 摩尼教在创始人摩尼在世时,其核心教义是对现实世界的否认,这...
百度百科: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祆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