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掾史属 掾史属为掾史和属之合称,即三公府、将军府诸曹之正、副二长官,掾史(一般称掾)为正,属为副。见《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参看“掾”、“掾史”条。 掾史属相关 知度支事 勾当度支使 三司兵案 三司胄案 三司商税案
文章标题:掾史属战国到清末概要: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末,这一历史时期历时两千三百多年。该时期具有显著特点,包括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巫史与宗室贵族地位的下降、君主臣仆和侍从地位的上升、统治地域的扩大与国家机构的日益庞大,以及职务分工的细化。在这一时期,国君的称呼从夏、商、周的“后”、“...
从西周到春秋,是历史的第二个时期,大约延续了六、七百年。这一时期,国君被尊称为“天子”或“天王”,继承王位的人被称为“太子”或“东宫”,王的配偶则称为“后”。王权之下,诸侯的封地称为“国”,而大夫的封地则称为“邑”。中央政府以王室为核心,地方政府则分为国和邑。在中央政府中,...
汉代掾史的属下为掾属,属于掾属的有()。A.书令史B.书史C.令史D.书佐E.录书史点击查看答案 广告位招租 联系QQ:5245112(WX同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多项选择题汉代丞相府中,长史下设的官员名称有()。 A.御史中丞B.令史C.书史D.丞相少史E.丞相史 点击查看答案 2.多项选择题...
《续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条本注,是关于辟除制度早期形态颇为有限的史料中较早和较为系统者,特别是其中的"或曰"句,"故曰"句,是研究辟除制度的重要史料.对此史料的基础研究,目前似乎还不甚充分,并存在若干疏失.究其根源,既有《汉旧注》作者卫宏对汉初辟除制度认识不甚充分及表述不甚准确等方面的原因,又有...
A. 掾,即“掾史”,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可分为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 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魏晋以后,在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在的征辟制也没有完全被废除。 C. 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
夏、商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大约延续了一千年。在这一时期,商国君的称呼是“后”或“王”,而他们手下的主要官员则被称为“史”或“巫”。商后期,王族的长老被称作“父师”或“少师”,他们对王有着辅佐之责,如箕子和比干。而在管理家务的臣仆中,他们被称作“臣”、“宰”或...
掾、史、属三者合称为掾史属。掾为各曹之正,史为副。《续汉书·百官志》中刘昭注引《汉书音义》又提到“正曰掾,副曰属”。汉碑题名显示,掾及史外,还有“守属”。汉三公府属吏分掾、史、属三等,可见汉之诸曹,掾、史以下,尚有属或守属。中国的国家始于夏代,职官设置随之出现。讲职官...
下列对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