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利用超声空化作用在颗粒表面引入的接触起电过程,即使所用粉末为高度化学惰性且从未被报道过催化活性的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也能催化甲基橙污水降解。并且将FEP替换为其它同样不具备催化活性但具备较好接触起电性能的粉末,如尼龙、...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团队推出全新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1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重大原创成果发布会上,纳米能源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该成果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该机制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促进化学反应进行,将推动化学、能源等工业朝着低碳化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闪电、玻璃棒摩擦后吸纸屑…...
接触催化燃烧式检测器使用催化剂促进可燃气体的燃烧,通过检测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来测量气体浓度。该检测器通常由两个催化燃烧器和一个气体采集管组成,其中一个催化燃烧器被称为工作燃烧器,另一个被称为参比燃烧器。 当可燃气体进入气体采集管时,它会经过工作燃烧器中的催化剂,并在催化...
此外,课题组此次提出的接触电致催化这一机制,也可以应用于日益剧增的电子垃圾中贵金属及稀土金属的回收。目前,他们正在持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来源:Nature Energy)据唐伟介绍称:“我们从 2022 年发现了接触起电引起的催化及自由基产生的现象后,就萌生了将其用于锂电回收的想法。”初步的实验结果还算不错。
如导电性或光敏特性,接触电致催化是利用机械激励下通过接触起电效应产生的电子转移完成的催化反应,只要材料能够接触起电就可能实现催化反应的进行,因此极大地拓宽了催化剂的遴选范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催化体系设计可能;另外,相比于紫外光照、电能输入等方式决定的局部反应效果,接触电致催化的反应范围更加全域化,更...
《接触催化作用》是197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R.H.格利费斯。内容简介 本书是多相催化方面的基本读物.它在广泛搜集实验材料的基础上,从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剂表面的测试开始,逐章探讨了化学吸附、催化作用的电子因素、催化剂活性中心概念和表面的几何因素、助催剂与载体的作用、催化剂的中毒等主要方面,...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团队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这一成果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传统的电催化或光催化需要催化剂具备一定的特性,比如导电性或光敏特性,而接触电致催化是通过接触起电效应产生的电子...
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李子彪、叶恩毅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道爱等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高CO选择性CO2RR的接触电界面催化方法。接触电催化由一个摩擦电纳米发生器驱动,该发生器由负载有单个Cu原子锚定聚合氮化碳(Cu-PCN)催化剂的静电纺丝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组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