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 [ pái lǜ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pái lǜ ] 律诗中排偶在六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排律指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是律诗的一种,格式不拘泥,但同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一般是八言...
这首排律是刘禹锡针对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而写得一首和诗,水平远超白居易的原诗。此诗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尤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最为形象、生动、传神,是对年老悲观者莫大的鼓舞和心灵慰藉。排律第3首 唐朝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
排律是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相关知识如下:1、排律起源于唐代,通常以五言或七言的律诗为基础,每句诗都有相对固定的平仄声调和格律要求。排律的每一联都需要对仗,且整首诗的韵脚也需要一致。由于排律的创作难度较高,且有时会被认为过于刻意追求...
排律以五言为主,七言相对较少。五言排律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五言古诗,至刘宋时期的谢灵运《湖中瞻眺》及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初具排律雏形,但体制相对较短,仅限于五韵十韵。自杜甫后,排律逐渐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更精巧,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人的联句形式则...
而排律和绝句、律诗一样,都是由五言、七言两种句式构成,分别为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如杜甫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就是五言排律: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
1、形式区别:排律是一种古代汉诗词的体裁,指按照字音、字数等规则排列诗句的形式,不受平仄和对仗的约束;而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的古代汉诗体裁,要求严格遵守平仄、格律和韵律等规则。2、发展历史区别:排律起源于古代民歌,流行于汉代,更为自由和通俗;而律诗则兴盛于唐代,是一种经过长期发展和规范...
1、结构长度不同:律诗每首是八句,分为四联,每联两句,结构固定,而排律的结构更为灵活,可以由多个四句或八句的律诗组成,甚至可以更长,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2、对仗要求不同:律诗的对仗要求较为宽松,主要体现在联与联之间...
排律是一种律诗,要求律句排成一联,共十句以上。排律的平仄格律如下: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