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使用的珐琅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历史上对于中国掐丝珐琅工艺的源起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是多数中外学者、美术史家都主张掐丝珐琅工艺是在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的。工艺介绍 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
掐丝珐琅起源于元朝,成熟于明清。 元朝时期,由于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掐丝珐琅工艺从西亚细亚传入中国。 明朝景泰年间,由于政府的重视,珐琅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因此掐丝珐琅又被称为“景泰蓝”。 到了清朝,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和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 二、制作...
立体感强:掐丝形成的线条有一定的高度,加上釉料填充后有一定的厚度,让画面有明显的立体感,图案好像是从底板上凸起来一样。 工艺精细:从掐丝到点蓝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每一幅掐丝珐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掐丝珐琅画既可以作为精美的装饰品,用来装饰家里、办公室等地...
景泰蓝掐丝珐琅,甘肃省传统技艺,甘肃省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单位为张家川县文化馆。历史渊源 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陈设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皇宫大殿镇殿之宝,有“皇家重器”之称。景泰蓝以富丽堂皇、高贵典雅的特质绝冠天下,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是...
掐丝珐琅画,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渊源 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盛行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多用蓝色,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掐丝珐琅器,是考古挖掘出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掐丝珐琅牌饰,珐琅工艺的发展 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2 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 珐琅工艺臻于鼎盛。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 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 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掐丝珐琅的发...
掐丝珐琅工艺品是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者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后,经过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 掐丝珐琅运用简单的曲线,表达自然场景,利用金属丝的虚实将场景的空间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既简单又有强烈...
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