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时历的起源 授时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学。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测天空中的恒星,并尝试根据它们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性和其他因素的干扰,传统历法往往难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使用授时历这一基于恒星运动的时间系统。 二、授时历的原理 授时历的原...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
与阳历相比,授时历采用了阴阳五行以及天文现象等概念,是中国古代统计和计算的基础。 授时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等运动,并根据这些运动的周期性来制定时间的规则。相对于西方法定的阳历,授时历更注重时序,特别是农事、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度约为29.5天,一年共计...
1. 《授时历》是公元1281年实施的一种历法,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施了长达三百六十四年。2.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与《授时历》基本相同,如果将这两版历法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它们是我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版历法。3. 《授时历》的编制工作始于公元1276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二月,当时...
《授时历》是公元1281年实施的一种历法,得名于元世祖忽必烈的封赐。该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与现代观测值365.2422的差距仅为25.92秒,其精度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了300多年采用。《授时历》每月定为29.530593日,规定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是选取近世任意一年作为...
在大元忽必烈时期,出了一个天下奇才,巧思引水办水利,精研天术,创制了观察天象的仪器,编出精准的新历,被忽必烈赐名《授时历》,是中世纪世界上著名天文学专家,这个人是谁?郭守敬,字若思,顺德路邢台县人,自幼聪明绝顶,不喜欢小儿的嬉闹游戏,兴趣超异。他的祖父叫郭荣,精通五经,对数学与水利都有相当深的...
《授时历》是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一部精确的历法。其编制者郭守敬、许衡、王恂等众多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致力于天文观测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精确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代公历基本一致。这一精度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授时历》的编制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
授时历自公至元十八年(1281年)起颁行使用,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宋濂等人编撰的《授时历议》(图片来源于ishare.iask.sina.com.cn)授时历首次将小数引入历法,以365.2425日为1回归年,与现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与今公历历年平均长度相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之一;以29.530593日...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代表,它于公元1281年,即元朝至元十八年被实施,这一名称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的封赐。这部历法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天文历法领域的卓越成就,还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历法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现行公历则源自欧洲,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