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à piáo ] 亦作'挂瓢'。 后以'挂瓢'为隐居或隐者傲世的典故。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墙上挂的瓢 挂瓢洗耳 漂亮的漂 水瓢 箕山挂瓢 瓜瓢 许由挂瓢 挂瓢子百科释义 报错 挂瓢,指隐居或隐者傲世。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相传许由饮水无...
后来,“颖川洗耳”常被用来比喻行为高洁,不过有时也被用来讽刺某些人故意通过某种手段谋取名誉。2️⃣ 挂瓢的典故 🌾在汉代的蔡邕《琴操·箕山操》中,许由隐居于深山之中,夏天巢居于草丛中,冬天穴处在山里的洞穴里,饥了吃山上的野果,渴了用手掬河水捧起而饮。人们见他没有舀水的器具,便送给他一只瓠瓢。
挂瓢 guà piáo 词语guà piáo 注音ㄍㄨㄚˋ ㄆ一ㄠˊ 引证解释 亦作“掛瓢”。《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 汉 蔡邕 《琴操》:“ 许由 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 由 操饮毕,以瓢掛树。风吹树,瓢动,歷歷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捐之。”后以“挂瓢”为隐居或隐者傲世的典故。 唐 钱起 《...
挂瓢读音为 guà piáo。意思是:《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汉蔡邕《琴操》:“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瓢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后以“挂瓢”为隐居或隐者傲世的典故。 繁体掛瓢 拼音guà piáo ...
宋代.王安石.结屋山涧曲:「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颠。」 基本字义 挂(掛)guà(ㄍㄨㄚˋ) 1、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
由于其制作方法简单,功能性强,瓢成为了民间常见的生活器具。在唐尧时期,有一位隐士叫许由,他隐居在箕山中,以双手捧泉为饮。后来,有人送给他一个瓢,让他用来舀水。许由使用完毕后,将瓢挂在了一棵树上。从此,“挂瓢”成为了隐居或隐者傲世的典故。
挂瓢 [挂瓢]相传上古尧帝时代,隐士许由在箕山下的颍水边耕田,口渴了就到河边用手掬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让他饮水方便些。他将瓢挂在树上,风吹着,发出历历响声。许由听了这声音嫌烦,干脆把瓢扔掉了。许由挂瓢的故事传说很早,后世常用以比喻隐居遁世。李峤《扈从还洛》诗:“巴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许由喝完水后,把瓢挂在树上。风吹动瓢,发出声音,许由觉得这声音太烦人了,就把瓢扔掉了。后来,“一瓢挂树、挂瓢、弃瓢、风瓢、许由瓢”这些词语都被用来代表隐逸的生活。古人也常用“挂瓢风树、一瓢喧”来表示节外生枝,怕别人打扰。宋代释正觉有诗云:“苏秦尝佩六国印,许由还厌一瓢风。了无佗相能通变,...
“挂瓢”这一典故最早出现在汉代蔡邕的《琴操》中。据记载,许由因不使用杯器,常以手捧水饮用。有人赠给他一只瓢,许由饮完水后,将瓢挂在树上。风吹动树梢,瓢随之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许由认为这声音过于烦扰,便将瓢取下丢弃。后人便以“挂瓢”形容隐居或隐者傲世的情怀。在唐钱起的《谒许由...
历史典故> 挂瓢 《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瓢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 旧以许由“挂瓢”比喻清高自守,隐居遁世。 唐.骆宾王《送尹大赴京师》诗:“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唐.钱起《谒许由庙》诗:“松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