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午时间 开始时间:通常是在中午12点之前,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人习惯或所在寺院的规定而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会在午饭时间(一般认为是中午11点半到12点之间)之前完成进食。 结束时间:持午的结束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一个点,而是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时分。在这期间,除了可以喝水、喝茶等无实质性的食物外,...
持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出现,这一天也被称为夏至。在中国历法中,夏至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在持午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的位置是最北的,因此它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在古代,人们会在持午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婚礼等等。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持午...
佛陀点头说,"持午的真谛,不在于简单的不吃不喝,而是让我们学会顺应自然规律。修行不是与身体对抗,而是要善待这个修行的工具。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修行的宝船,只有好好护持,才能渡过生死苦海。"佛陀又对众人说:"你们看那些成就最高的大德,哪一个不是持午之人?他们深知身心的关系,既不放纵,也不苦行,正是把...
是佛订的制度。佛在世的时候,规定佛弟子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餐,叫做过午不食,或者称为持午、不非时食。也就是在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之间可以进食。
过午不食:又名持午,佛制于食,分为正时食,非正时食,正午以前为正时食,过午以后为非正时食。故出家受持佛戒的比丘僧只应“日中一食”。传说佛当时制“过午不食戒”有三种涵义:①为防晚食碗筷作声,引起饿鬼思食之苦;②为比丘托钵夜晚至人家乞食不便;③晚食过饱,易起欲念,妨碍修持用功,为此故制过午不食戒。
持午 即持过午不食戒。佛律以自晨至中午间为可以进食之时间,过中午以迄次日早晨以前,皆不许进食,此戒称为‘非时食戒’。凡持此戒者,称为持午。[四分律卷十四](参阅‘非时食’3710)
宏海法师答: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自然我们的其他烦恼就跟着淡下来。有的人怕下午饿,中午就拚命的吃,这样就容易把胃从两个极端搞坏,我在不懂事的时候也吃过这个亏,我认为持午还是有功德的,当然视你的具体生活情况,如果你是非常...
佛家“持午”养生 vs 现代“轻断食”潮流 轻断食:过午不食的现代实践 根据佛教传统,出家人过午不食,称为“持午”。如今,一些普通人也采用此法,在午餐后不再进食,这在健康领域被称为“轻断食”。佛教持午戒与现代健康理论 对佛家修士来说,持午有特殊意义。出家人生活简朴,“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多食会...
中午为法食时,下午为畜生食时,夜晚为鬼神食时。因而规定日过正午即不许进食,仅可饮水或浆,称之为持午或吃斋。从修行角度看,这既可避免过于扰民,以节制食欲,又有利于节省时间,有助于禅修。它被列为最基本的十种戒规之一,过去一般都得到遵行。近代我国佛寺事务较忙,此戒稍见松弛。
**持午是指午餐要严格控制并坚持锻炼的人群,如练武、习拳等运动量较大者;而过午不食主要针对晚餐之后不再进食的主张** 3楼2023-12-30 07:00 回复 我的小宝贝 在佛教中,“过午不食”是菩萨的饮食方式之一 4楼2023-12-30 07:00 回复 我的小宝贝 “持午”是为了做到“过午不食”,而把午饭提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