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粥是一种由糯米、红豆、红枣、桂圆、黑芝麻等食材熬制而成的甜粥,寓意着团圆和和谐。在拗九节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开始煮拗九粥。等粥煮好后,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共享这美味的早餐。向寺庙捐献拗九粥也是拗九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人们会将自己煮的拗九粥带到寺庙里,供奉给佛祖和菩萨,以示虔诚和...
福州还有一个说法叫“拗九寒”。惊蛰前后,天气阴晦做冷,俗称“拗九寒”,意思是说拗九寒了,往后的日子就不会寒了,如果拗九不寒,则寒气还会常常来袭。千百年来,“百善孝为先”一直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在福州,“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一碗甜粥赠老人,不忘父母养育情...
拗九节,又称“孝顺节”“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汉族民俗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九。拗九节,关于它的来历,流传着好几个版本。归结起来,主要有二,一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二为“送穷”,希冀在新的一年有机会成为“土豪”。在民间,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为前者,也就是...
拗九节的由来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关于拗九节的由来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源自“目连救母”的故事,二是“送穷”的民间说法。“目连救母”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亲死后被...
另外啊,“拗九节”还是个“送穷节”。人们会在这天大扫除,把家里的破烂尘秽都清理掉,寓意着送走穷神、迎来好运。这个习俗啊,也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财源广进。此外啊,在福州的一些地方呢,还有“过九”的习俗。就是岁数逢九的人要向九家不同姓氏的人乞讨拗九粥来喝,这样才能祛病消灾、好运连连。
拗九节的主要风俗有以下几点:1. 祭祖:拗九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糖果、糕点、水果等,用以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以示团圆和和睦。2. 送拗九:拗九节期间,福州地区的人们会互赠拗九糕,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爱。拗九糕是一种用糯米、红糖、花生、...
正月初九为“天日”,称之为上九节;正月十九被称之为中九节;而正月二十九被称之为后九节,而后与“拗”谐音,因此“后九节”也叫作“拗九节”,在这一天,也被赋予“送穷日”的特殊意义。送穷顾名思义,那就是将一切的贫穷、不幸和晦气统统送走,这一习俗也是有据可查,据说在古籍《图经》中就有详细的...
首先,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福州人有一些特别的风俗习惯。据说,这一天不宜进行嫁娶等喜庆活动。因为在福州话中,“九”与“久”谐音,而“久”又有“长久”之意。因此,人们认为在拗九节这一天进行嫁娶等喜庆活动,可能会给婚姻带来长久的不幸或矛盾。此外,还有一些地方...
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这天清早,人们用糯米、红糖和拗九粥祭祀祖先,出嫁的女儿也会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长辈。关于拗九节的由来,据清代周翔《琐屑录》所载,是由“九”为阳数的迷信观念所产生。农历正月二十九日为“六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