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贡,汉语词语,拼音是bá gòng,意思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拔贡 拼音 bá gòng 出处 《清史稿·儒林传一·黄宗会》 注音 ㄅㄚˊㄍㄨㄙˋ 目录 1解释 2出处 编辑本段 解释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
「拔贡」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语注解.礼部....
拔贡,拼音:bá gòng,拔贡是什么意思: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
拔贡 成语(Idiom):拔贡发音(Pronunciation):bá gòng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选拔人才或选取优秀的事物。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拔贡是由“拔”和“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拔”意为抽取、选拔,表示从众多的人或事物中挑选出最好的;“贡”意为上贡、奉献,表示将优秀的人才或事物送上。拔贡的...
道光十七年(1837)乐清历史文化名人徐德元和瑞安名儒孙衣言同获拔贡。徐德元是清代乐清第一位拔贡。先是,吾邑拔贡皆被邻邑所夺。道光十七年,徐德元与永嘉汤孟龙争拔贡,有人嘲以诗云:“拔贡从来不过江,”“到底文章不及汤。”后徐德元竟夺帜而归,有人反其意而曰:“拔贡至今已过江,”“到底文章总胜汤。
历史官职> 拔贡 选举名目。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清初定为五贡之一,每六年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十二年一举。每次选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人,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者,分别派充京官、知县或教职。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沿明选贡之制,令学臣补足廪生以选...
清代科举制度中对五类贡生的总称.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这五类都是正途出身资格。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含义 岁贡 各省廪生内按年资,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一正二陪。恩贡 国家庆典或登极,按照岁贡名额加一次贡士之举。以当年正贡为恩贡,次贡作岁贡。拔贡 ...
15.马元文,雍正十三年乙卯科拔贡,乾隆戊午科举人,壬戌科进士,任云南浪穹县知县。 16.马一元,乾隆六年辛酉科拔贡。 17.靳家学,乾隆十八年癸酉科拔贡。 18.郭泰才,乾隆三十年乙酉科拔贡,嘉庆间由举人任广宗县教谕。 19.石 钧,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拔贡。
拔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拔贡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科举方式。初定六年一次,后定为十二年一次。是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不录用并罢免名号,被称为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