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拓跋”这两个字眼,不由让人联想到鲜卑这个民族,鲜卑众多部落中有一个十分强大又显赫的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事实上,南北朝所谓“五胡乱华”恰恰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党项人受到吐蕃与吐谷浑(鲜卑的一支)等的影响,民族间相互通婚融合,便有一支鲜卑拓跋加入到党项的行列,并且形成一支拓跋氏。 唐代林宝记载...
2、西汉时,有李姓者改为拓跋氏。 二、郡望分布 颖川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 姓拓跋的名人 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371-409)【注: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继位,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
“拓跋”氏。在宋版在《百家姓》中排第454位。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鲜卑族是一个“以山为号”的民族,最早生活在大鲜卑山,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麓,过着游牧生活。读音 拓 拼音:tà 或tuò 简体部首:扌,部外笔画:5,总笔画:8 繁体部首:手,部外笔画:5,总笔画:8...
根据以上记载,党项族首领拓跋氏来源于北魏拓跋氏。那么,党项拓跋氏到底是不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呢?我们接着往下考证:《魏书·本记·卷二》记载:“始光四年(公元427年)五月,(拓跋焘)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北史·本记·卷二》...
根据材料“群臣认为本朝乃黄帝之后,应为土德”“强调鲜卑‘拓跋氏’的氏族名称来源与黄帝存在紧密关联”可知,北魏统治者采纳了五德终始说的历史观念,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强调鲜卑“拓跋氏”的氏族名称来源与黄帝密切相关,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融。由此可见,北魏统治者的主要意图是借助民族认同稳定统治秩序,C项正确...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
姓氏文化71 茹姓读音为rú的姓有8个,它们是儒如茹挐濡孺襦絮。其中挐茹絮又是多音姓。今天给出文字资料的姓是含辛茹苦的茹。谨以此文献给长春的茹女士及在抖音中不相识的茹姓朋友。茹姓的来源有2种。一是北魏时改代北普陋茹氏为茹氏。二 - 张晓平:正音匡义于202203
西夏皇族拓跋氏来源于鲜卑拓跋吗?为何姓李? 作者:陈二虎 一、党项皇族拓跋氏的族属 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政权,此前他放弃唐赐的李姓与宋赐的赵姓,改名嵬名曩霄,标志着彻底脱离了中原王朝,直到公元1227年被雄起的蒙古所灭,领土包括今宁夏全境、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
西夏皇族拓跋氏来源于鲜卑拓跋吗?为何姓李?(2) 看到“拓跋”这两个字眼,不由让人联想到鲜卑这个民族,鲜卑众多部落中有一个十分强大又显赫的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事实上,南北朝所谓“五胡乱华”恰恰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党项人受到吐蕃与吐谷浑(鲜卑的一支)等的影响,民族间相互通婚融合,便有一支鲜卑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