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为了纪念他,水星上位于27.6°N, 302.4°W的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陨石坑 拉赫玛尼诺夫兼具了肖邦的浪漫、李斯特的技术,但他比舒曼、勃拉姆斯更阴郁,更深沉,也更煽情。
波兰天才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曾说:“拉赫玛尼诺夫是钢铁和黄金打造的,手里是钢铁,心中是黄金。”他的描述虽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指确实很长,他身高1.98米,手张开约30厘米,可以将右手食指放在C键上的同时大拇指够到G键。不仅是作曲家,还是天才指挥家和伟大的钢琴家 ...
老拉的个人音乐成长与音乐史发展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历史大转折构成完全的时间平行,而他的创作虽然绝大多数写于20世纪,但在美学旨趣与风格指向上却与“现代音乐”的理念和技术背道而驰,属于自甘落伍的死硬“保守党”——为此,拉赫玛尼诺夫就成了音乐史上一位有名的尴尬人物:他的不少名作在演出舞台和唱片...
2023年是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诞辰150周年。这位俄罗斯浪漫主义的音乐巨匠,以其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钢琴家和指挥家。 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被誉为音乐界的传奇...
1873年的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以下尊称拉赫)出生在俄罗斯奥涅格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母亲弹得一手好钢琴,而拉赫也从小展示出超高的音乐天赋。6岁时,父母请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女钢琴家安娜·奥纳茨卡来教拉赫弹钢琴,从此,拉赫的音乐之旅正式开...
似乎所有的杰作都是天才与苦难相互激荡的产物,在经历了姐姐与父亲相继离世、贵族旧世界的崩塌陷落、精心创作的《第一交响曲》首演惨败等一系列人生的重大打击和挫折之后,拉赫玛尼诺夫陷入了重度抑郁症。来自内部与外部世界全盘的价值否定、信仰失落和自我怀疑,让他整整三年无法写出一个音符,“我就像中了风似的,”用...
[艺览天下]触动人心的音乐家 拉赫玛尼诺夫 00:02:05 [艺览天下]一本旧曲谱 相交六十年 00:04:22 [艺览天下]用音乐诠释故土情深 00:03:48 [艺览天下]在命运的波澜中著写经典 00:04:47 [艺览天下]用不同的心境演绎拉赫玛尼诺夫 00:03:03 [艺览天下]用旋律传递触动人心的感动 00:01:58 [艺览天下]...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完成于1901年。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作者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
拉赫玛尼诺夫一家人抵达纽约后住在尼德兰酒店。最早一批来拜访他的客人中包括了言辞尖刻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他比拉赫玛尼诺夫年轻一轮有余,而且对其名望深有抵触。当时的媒体得知拉赫玛尼诺夫拒绝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请他担任音乐总监的邀约,他对指挥已经不再感兴趣。相反,他修改了自己年轻时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