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效应(Ramanscattering),也称拉曼散射,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发现,指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当时正在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工作的拉曼(SirChandrasekharaVenkataRaman,1888——1970),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定律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当时...
拉曼效应:又称为拉曼散射,是一种特殊的光散射效应。当光通过液体或者气体时,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拉曼效应。拉曼也因此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拉曼光谱:1960年,固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得拉曼信号更容易被检测到,拉曼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光散射效应也就是说,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散射时,激光照射出的光子与物质...
进行拉曼效应的实验研究所需要的仪器有:一台水银弧光灯,一个台适的滤渡器,一台摄谱仪,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备有这些东西,因而许多科学家进人这一领域,几乎所有常见的液体都受到了检验,人们把它们的拉曼位移列成表,写成一篇篇论文,起初人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频率与已知的红外线的频率值相吻合,而有些确不符符合。
拉曼效应是指当光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散射光中会包含一些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特征频率,这种频移称为拉曼频移。 拉曼散射 拉曼效应主要表现为拉曼散射,这是一种光的散射过程。当光通过物质时,部分光子会与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光子能量的一部分被转移给原子或分子,导致散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
光子与试样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也就是说在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中有能量的交换,产生了频率的变化,且方向改变叫拉曼效应。 产生的机理:由于光子与试样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得分子的极化率发生变化,最终使散射光频率和入射光频率有差异。 产生条件:①能量相当原则 (即光谱选律):根据振动量子力学理论:分子的振动是量子化...
拉曼效应作为拉曼的伟大光学发现,以诺贝尔奖为背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依然熠熠生辉,不断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它的发现不仅彰显了拉曼卓越的科学智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为后来的科研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品牌代言新策略#品牌推广新方向#...
拉曼散射效应是一种光的非弹性散射现象,与光的弹性散射(即瑞利散射)不同。在光的弹性散射中,光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光的频率保持不变。而在拉曼散射中,光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除了改变传播方向外,还发生了光的频率变化。 拉曼散射效应的发生是由于光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光线与物质...
拉曼散射效应是一种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非弹性散射现象,其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不同,能够反映物质的分子振动和化学键信息。这一效应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爵士于1928年发现,现已成为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下文将从原理、特点、应用及意义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基本原理...
拉曼效应是指往某物质中射人频率f的单色光时,在散射光中会出现频率f之外的f±fR, f±2fR等频率的散射光,对此现象称喇曼效应.由于它是物质的分子运动与格子运动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产生的.当物质吸收能量时,光的振动数变小,对此散射光称斯托克斯(stokes)线.反之,从物质得到能量,而振动数变大的散射光,则称反斯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