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为显著偏低,均出现冷冬现象。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0年代至1980年代...
拉尼娜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拉尼娜当年冬季,气温易偏低,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偏冷的概率为50%;拉尼娜当年秋季,北方降水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大。 厄尔尼诺叠...
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温度持续降低偏冷;在拉尼娜事件形成之后,赤道以北太平洋西部海区异常增温,夏秋季,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台风登陆的频率增加,故②项正确。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北涝南旱,故③项错误。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在气温上,会让东北地区,例如黑吉辽等省份造成温度异常升高,也就是...
至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会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专家表示,从...
据都市快报报道,有专家认为,在拉尼娜现象与暖北冰洋协同影响下,今年冬季,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容易持续偏强,易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极寒事件。 图:闪电新闻 例如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我国接连遭受极端寒潮的影响,出现大面积降温,多地出现了极端低温。 拉尼娜对我国冬季气候影响有年代际差异 ...
对于全国其他区域来说,要关注拉尼娜可能对工农业等领域带来的影响,比如区域性暴雨或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不过,由于“三重”拉尼娜现象在历史上只出现过3次,分别是1973-1976年、1983-1986年、1998-2001年,“样本量”还是很少,“三重”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的影响还有很多“空白”,需要深入研究。总结 如今,在...
在连续三个冬季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个例中,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区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再次证明了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夏季气候影响的复杂性。肖潺也表示,由于样本量较少,连续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工作。而拉尼娜在对我国农业影响方面,肖潺提醒,一是需注意暴雨洪涝的影响,尤其是...
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我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我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
1. 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雪灾和冻灾,严重影响了冬季气候,日常生活应采取措施预防突发的降温。2. 拉尼娜事件是我国秋冬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同样作用于我国冬季气候,可能导致广泛地区遭受不可逆的损失。3. 从短期来看,在拉尼娜影响下,我国东北北部、长江...
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频率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拉尼娜事件对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需要关注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国家气候中心将加强跟踪监测研判,及时提供最新预测意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