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拉尼娜当年冬季,气温易偏低,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偏冷的概率为50%; 拉尼娜当年秋季,北方降水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大。 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一般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中间有中性年。厄尔尼诺事件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事件,拉尼娜事则与之相反,指该区域海温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正常年份温度。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很强,就可能导致后续拉尼娜事件持续两年甚至三年。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
拉尼娜事件(又称反厄尔尼诺anti El Nino)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即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拉尼娜事件 外文名称 La Nin~a;La Nina;La Nia 别称 anti El Nino 定义 地理学;气候 含义 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降低 ...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5日公布的预测结果认为,2023年5月开始的中等偏强厄尔尼诺现象目前趋于减弱,预计将于2024年春季结束。预测今年夏季赤道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年底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也被称为“冷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表温度大范围变冷以及热带...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现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
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 并于冬季形成一次 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 曾出现拉尼娜事件 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国家气候中心介绍,多年统计数据显示,出现拉尼...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自然》杂志日前称,气象学家已连续第三年预测拉尼娜现象,即可能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并且伴随全球变暖,类似情况可能会更加普遍。研究人员指出,当前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此后多数时间都处于轻度至中度状态,到2022年4月,它愈演愈烈,导致赤道东...
拉尼娜事件对临夏州天气气候的影响 一、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2020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海温关键区(Niño3.4 区)的监测指数为-0.6℃,较7月份下降了 0.3℃;9月1~20日,Niño3....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0年代至1980年代,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专家表示,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气候会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