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继而引发国内反对日货高潮,甚至还传出“抵制日货,人人有责”的言论,并引发了一系列不理性事件。如打砸日系车、烧毁日资工厂、打伤日系车车主,使得爱国理念发生重大偏差。可见,在过往1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民众曾经不同程度地发起过抵制日货的行动,抵制时间甚...
第二,抵制日货,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4年我国GDP突破了10万亿美元,对日贸易直接占据了GDP的3%25,这当然还不算日货贩卖、日货再加工等产生的GDP,保守估计与日本相关的GDP产生量不会低于5%25。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抵制了所有的日货,那就是会让我国的GDP增长率难以保持在7%25,对于我国的十三五规...
1915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逼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割让青岛及胶东半岛给日本,遭到中国各界强烈反对,随后以上海为中心,各地陆续爆发了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大批学生和工人走上街头,宣传抵制日货,甚至焚烧日货,大批商店公开宣布拒卖日货。这次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仅仅局限于商界和民间,最后并没有能够...
那么,抵制日货的实际效果如何?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实际上,抵制日货的效果并不明显。在短期内可能会给日本人带来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这种抵制行为更多地伤害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且,在抵制的过程中,无辜的日系车主也成为了受害者,这在道德伦理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在对日本的印象方面,不可否认地存在着...
面对抵制日货运动,在华日商也展开行动,主动将商品降价,让奸商获利,从而继续配合日货的销售,同时极端的在沪日侨不断挑衅与国人的冲突,成为第二年“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索之一。 日货产品质优价廉是不争事实,抵制日货运动展开,很多的常用品无法找到适宜的替代品,导致物价上涨,仅以纸张为例,日本纸类占据中国纸类市场超...
一、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在中国的历史中,抵制日货并不是一个近几年才兴起的话题,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次就发生在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事。1908年2月初,当时清政府接到一则通知,日本有轮船在我国领海区域内进行走私活动,而且走私的还是军火这种相当重要的东西。于是,广东水师前往搜查,并且扣押了船上...
抵制日货,师出有名 日本其实一直都是一个表面光鲜,暗地里蝇营狗苟的国家,世界八大污染事件,日本占了4个,类似三聚氰胺的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在日本数不胜数,但由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不断美化,很多人都无意识的忽略了。与之前的污染事件相比,此次核污水排放事件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鉴于日本政府向来有着篡改...
第二次大规模抵制日货是在抗战期间。主要是在上海、北京、重庆这样的大城市抵制日货,很多明星带头上街呼口号,不让老百姓使日货,鼓励老百姓买国货,用国货。但成效不大,因为老百姓要生存。商品有一个不可破的法则:同样质量,价格低的先卖;同样价格,质量好的先卖。两把菜刀一个价钱,哪个好使我买哪个,我可...
抵制日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中国最早的抵制日货行动出现在1908年,中国水师在澳门附近扣留走私武器的日本船只,引起中日外交纠纷, 随即由粤商自治会发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围绕着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归属, 中国掀起了最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而且效果明显。8月19日,为了...
中国抵制日货的历史,算起来怎么也得有一百年了,最早还是在1915年的时候,中国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上海商会在3月16日组成“劝用国货会”,推举虞洽卿、董少严、王正廷为正副会长,到22日,全上海所有国人商铺彻查自省,禁售日货,连日本人开的商店也被迫关门歇业,防止发生冲突,到月底,全国商人纷纷响应,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