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身 [ bào sh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ào shēn ] 佛教语。三身之一。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感恩 激动 结果 端详 遗憾 清楚 紧张 呻吟 妒忌 简单 突然 摇曳 ...
法身!是指佛陀在大涅槃时的真实体性,与真如同体,与万法合一。法身是无形的,没有生灭,是一切佛功德的来源。法身是一切法的本性,法界同体,没有形象,但却是所有佛功德的根源。报身!是指佛陀由于过去的志愿和经历不同,成佛的时间、因缘、度众的情形也有所差异的实际佛陀。化身!是指佛陀为了方便度化众生,以...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意,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意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
一般说法报化三身,也可以叫佛的法身和色身(报身、化身是色身)所以可分为两种。 法身:法身是一切法的本性,法界同体,是无形象的。无形既不是诸行,也不是诸性,没有生灭,无二无别,为如来藏。既然无形,又为什么叫“身”?因为法身是一切佛功德的来源。
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法身是指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本源,报身则是通过修行提升的自我觉知,而化身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和现象。总的来说,报身在佛教中象征着个人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内在的、超越物质世界的觉悟状态。这种修行不仅关乎个人的精神成长,也体现了佛教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洞察。
报身、化身、法身,是佛教中对自我存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解。报身是业力的体现,化身是超越自我后的自由化现,法身则是无我的涅槃境界。这三个概念,揭示了自我存在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报身是业力的束缚,化身是超越自我的自由,法身是无我的涅槃。这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佛教对自我存在理解的完整...
报身五种相是佛学术语, 指报身具有说法、可见、诸业不休息、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等五相。(一)说法相,谓报身为众生而说法。(二)可见相,谓报身有可被他人得见之相好。(三) 诸业不休息相,谓报身摄化利物等之业不灭。(四)休息隐没相,谓报身随机感而示现入灭之相。(五)示现不实体相,谓如应化身,示现...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1、六祖大师:“法身”,汝之性也? 说白了,就是“我”的本质、“我”的真相、、或者“我”的本来面目,我们大家每一个人自身就有的清净佛性,就是法身。 需要首先明确:佛...
报身、应身、化身和法..报身、应身、化身和法身是佛教中描述佛或菩萨不同状态的术语,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境界和功能:1. 法身:法身是修为最高的状态,代表着佛或菩萨的最深层次。在法身状态中,修行者达到了无上的智慧和觉悟,这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