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为了减轻地震破坏,降低因地震产生的损失而制定的标准。适用于抗震强度为6~9度的地区。文件原文 1 总则 1.0.1 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在...
建议在《抗震鉴定标准》第3.0.5条增加相应条文或在条文说明里补充解释如下:1)结构抗震验算应考虑构件外观缺陷、损伤的影响;2)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中对“不适于承载的位移、裂缝和其他损伤”的规定,外观缺陷、损伤(安全性)评定为cu级、du级的构件,其抗震...
这里对于隔震技术来说,专门标准可以理解为《隔标》;而减震设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中震设计标准,因此进行减震设计时,可根据相应的性能目标按《抗标》展开设计。二、“三保护”的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本次修订积极贯彻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744号,多次提到“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024年4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标准名称修改为《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50010-2010,均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1)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由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2) 在结构抗震鉴定时,根据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实际达到的程度,评估建筑在未来地震中所具备剩余预期的功能。结构综合抗震能力是指整体结构抵抗既定烈度的地震作用...
抗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具体要求,包括结构的体系、材料选用、构件尺寸、连接方式等。抗震设计规范应根据地区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制定。 2.抗震性能评价标准:抗震性能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结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