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一时期,东北抗联先后在苏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军事化调整,作战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苏联后来也给予了抗联苏军的正式番号: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不过抗联始终心系东北,周保中也一直在做抗联的政治相关工作,尽管没能与延安取得直接联系,至少这样可以让战士们同心协力。德国战败后,苏联高层军...
周保中是抗联唯一一个坚持到全国解放的军长,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抗联面对的困难不仅是穷凶极恶的敌人,在这样的极寒天气下,别说作战就是生存都十分困难。所以抗联队伍里发生了不少叛变事件,其中多数都是因为无法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但周保中却凭借强大的毅力和信念坚持下来,1937年开始,周保中就担任其抗联的主要指挥...
总之,当时无论再怎么坚持与努力,也无法再维系战斗,扭转乾坤,东北的败局已定——后续为了保存实力,1940年,东北抗联转移到苏联境内。从1932年到1940年,将近10年的岁月,东北抗联拖住了数十万日军,前后阵亡了75位中共将领包括五位军长。平心而论,在当年的局面下,东北抗联已经算是竭尽全力了,他们已经做了自...
然而在日寇实施“集团部落”后,抗联经常是连续几十里、上百里都碰不到一个人。而在这种“集团部落”中,往往都配有日伪武装或距其据点很近,即便抗联前来发动民众也并不容易。 在东北的冬天,抗联官兵基本都是缺医少药的情况,这是会出人命的。 到了1940年冬天,东北境内坚持作战的抗联官兵,只有不到1000人,几乎等...
对于东北抗联最后遭受挫折的原因,幸存前辈每言及此,皆认为抗联存在两项根本弱点,这在严酷的环境中成为致命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上,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中的苦斗,与红军万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起并列为最为艰苦卓绝的三大典型。 人们颂扬东北抗联的英勇时,也不能不对其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进行...
而且抗联所面对的困难,还不止是现实存在的日伪军。我国东北地区地域面积广大,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当时有约3000万人口。相对于关内核心区而言,可以说是地广人稀。抗日联军主要以山区密林为基地,以周边动员的群众为基础,广泛地进行活动,以打击日伪军。当时日军本身比较缺乏在密林中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冬季来临后的...
因此,抗联老战士常说“我们的领袖王明同志、康生同志”,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听到的上级指示,都来自这两个人,他们知道这两个人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从莫斯科传来的最高指示。当然也有人知道主席,更多的人只听说过朱、毛,还以为是一个人。 三、失联后,组织上与东北抗联的艰难寻找 南昌起义后,我党开始建立...
东北抗联军级干部牺牲率、叛逃率高,抗战胜利仅周保中、李兆麟幸存。东北抗联牺牲的代表性将领,是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出生于河南确山,22岁领导了农民暴动,23岁被派往东北,从此在白山黑水战斗了13年,再也没有回到老家。“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磐石、海龙组建了游击队,后发展为独立师、东北...
1940年12月3日上午,在远东的伯力,抗联干部参加了一场会议。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苏联远东军区部长瓦西里说了一句话,引起抗联将领周保中的高度警觉。霎时间,会场的气氛紧张起来。随即,周保中发飙了。抗联将领为何到了苏联?瓦西里说了什么,让周保中警觉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热血男儿奋起抗战,抗日队伍雨后春笋...
”有的人质疑党中央对东北抗联的关注与重视,认为党中央在进驻延安后无法重新与抗联取得联系,是由于毛泽东“另有考虑,毕竟东北太敌强我弱了。”这些错误言论通过随意剪裁、肆意歪曲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的领导,攻击党的领袖人物,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迷惑性,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些错误观点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