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之后,各地国军开始执行反共政策。1940年3月国民党第186师及保安团三千余人向两支抗日游击队发起进攻,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两支游击队的人数一度减至100余人。之后曾生与王作尧又率领部队进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9月两支队伍被重新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与第五大队。至1941...
在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就引进了少量的MP28冲锋枪,在长征的时候就被红军缴获使用过,抗战爆发后也有一部分装备给了抗日先锋队,这枪也被战士们起名为“花式机关枪”。四、三十节式水冷重机枪 在重机枪方面,抗日先锋队装备了不少国内生产的三十节式水冷重机枪,别名也叫“卅节式重机枪”。本质上这就是国内仿造美国勃...
青浦第一支抗日队伍“江南抗日义勇军”于1937年12月初在莲盛万圩建立(图为万圩寺) 当时游击队只有30多人,要发展壮大,必须动员广大群众一起来抗战。发动了群众,才能壮大抗日部队,于是就书写张贴抗战标语,其内容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
抗日游击队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在敌统治区、敌占领区、接敌区,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的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作战特点 通常组织简单,装备轻便,行动灵活,同当地群众有紧密地联系。是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种重要的武装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自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就十分重视...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长期处于日、伪、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抗击和牵制入侵华南的日伪军,作战3900余次,歼灭日伪军1.9万余人,创建了拥有6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抗日游击队发展到2.8万人。华南抗日纵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
巴彦游击队领导成员 1932年7月,张甲洲等率部西渡少陵河,到巴彦西部地区活动。7月16日,攻克龙泉镇,缴获百余支枪。8月30日,攻袭了巴彦县城,后又全歼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击落一架低空盘旋侦察的日军“红肚子”飞机,威震北满。张甲洲率部一面打击侵略者,一面不断开展抗日宣传,得到了各方的拥护,...
邯郸县抗日游击大队(以下简称县大队)建于1938年7月,是在中共邯郸县委和冀南第三军分区领导下的一支地方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活跃在邯郸、永年、肥乡等地,同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被冀南三分区群...
华南抗日纵队,又名华南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以及广西多支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总称,分别是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潮汕韩江纵队、梅埔韩江纵队。纵队简介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广东省(含今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