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稳定的纸张来源,《抗敌报》也由初创时期的8开1版,逐步改为4开4版,并增设了文艺、战士园地、抗敌剧场、新文字、青年队等副刊,广泛吸收一线官兵来稿,宣传作用不断增强。至1941年1月停刊,《抗敌报》共出版221期,在新四军内部乃至广大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名副其实的宣传利器。 讲战斗历程,...
我把在军部睡觉,办公的地方,叫做“运甓营房”意思是学陶侃。现在听起来,可能幼稚可笑,而我自己则认为当时确实是正正经经的。在《抗敌报》上的署名文章都用的是李一氓。除了《抗敌报》以外,我们还办了一个《抗敌》杂志,半月刊,是个综合性的刊物。主要内容以国内的抗日战争为主,尤以新四军的抗日战争为主,...
《抗敌报》、《抗敌》杂志的创办与发展是依靠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的力量和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办起,并使各界群众认识到《抗敌报》、《抗敌》就是新四军的喉舌,是广大抗日群众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报刊,并积极为报纸写稿,在报上发表意见,使群众能看到、看懂。使各界民众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抗敌报》的由来如下:创刊背景:《抗敌报》的诞生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与不懈奋斗紧密相连。它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社编辑出版,旨在宣传抗日思想,鼓舞军民士气。创刊过程:1937年10月,《抗敌报》在河北省阜平县开始试办。经过不懈努力,同年12月11日,该报正式在阜平县创刊。这一...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创办的新闻机构。先后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机关报社。负责编辑出版《抗敌报(苏北版)》。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部队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
《抗敌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党报,它不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线精神支撑,更是人民日报报系中最早的一份报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斗争中崛起的历史。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抗敌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道路...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抗敌报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抗敌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社编辑出版。1937年10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试办,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1938年4月升格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后来成为中共晋察冀分局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为...
【题目】1937年12月,晋察冀军区开始出版《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称《晋察冀日报》。
一、《抗敌报》 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敌报》1937年10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试办,12月11日正式创刊。该报纸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社编辑出版,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最早的一份报纸。《抗敌报》开始为油印三日刊,主要登载国际国内动态。从第13期起改为石印,增加了边区消息和评论等内容,1938年8月16日从63期起改为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