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jì)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用来泛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历史典故> 投笔吏 源见“投笔从戎”。指班超。亦借指怀有大志而屈居小吏的人。唐 祖詠《望蓟门》诗:“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投笔吏相关 昆竹 昆阳功业 昊天不吊 昌亭之客 昌亭旅食 昌户 昌歜 昌歜羊枣 昌谷空囊 明伦堂 明修暗度 ...
的意思是:我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但见此三边壮气,激起勃勃雄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建立奇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出处该句出自《望蓟门》,全诗如下:《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望蓟门》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边疆稳固,但在与北方民族的交往中仍面临着挑战。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是东北边防重镇,主要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朝廷...
【题目】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①}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②},
“平生投笔吏”出自明代冯惟讷的《闻警二首》。“平生投笔吏”全诗《闻警二首》明代 冯惟讷平生投笔吏,慷慨学孙吴。不分龙庭骑,年年入武都。轻兵下陇坂,间道袭休屠。谈笑看雄剑,烟尘更有无。《闻警二首》冯惟讷 翻译、赏析和诗意《闻警二首》是明代文人冯惟讷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
在情感的表达上,前三联借景抒情,通过对边塞军营雄壮景象的描写,肃穆的景象,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激情满怀,表现了诗人的惊叹与感奋;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借典抒怀,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却也雄心勃勃;更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
“章句自惭投笔吏”出自明代欧大任的《赠阎宪副备兵关西》。“章句自惭投笔吏”全诗《赠阎宪副备兵关西》明代 欧大任承明一出岁悠悠,佩印西秦第一州。此去护羌兼戊己,曾闻归汉对春秋。醉中胡月悬烽堠,战后边笳满戍楼。章句自惭投笔吏,看君华发早封侯。《赠阎宪副备兵关西》欧大任 翻译、赏析...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