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这首五律承转自然,一气呵成。作者通过细腻地描写“黄莺、白鸥”,以及“野花、春水”等景物,展现出春雨过后的喜人景象。而“酿黍、移橙”的过程,更是透出作者的闲适之情。结尾表明作者很享受新居落成后的生活,丝毫也不在乎草堂周围冷清的环境,也尽显诗圣在特殊时期的旷达襟怀。
晋朝的石崇曾拥有一位叫绿珠的佳人,孙秀喜欢她的容貌,便要强索绿珠,石崇不肯。后来孙秀借故陷害石崇,绿珠就跳楼而亡。黄庭坚运用这个故事,表达了对杨贵妃的同情和惋惜,全文承转自然,虽然不见一个转折词语,但是由热闹写到悲凉,前后对比鲜明,堪为妙笔。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二首(其二)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
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相当于 “承”句。“承”首句“聚”意,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三、“转”开生面 转句,表...
《红楼梦》中香菱向黛玉学习写诗。黛玉对她讲:学诗其实很容易,不过是“起承转合”。可见,讲究“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诗歌技法的显著特征。 “起”是起因,开端;“承”是顺承,情节的发展;“转”是转折,情节的逆转;“合”是合拢,事件的结尾。元代的范梈对“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①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②比喻说话时的过渡.③比喻固定呆板、矫揉造作.出处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清·...
由于无人管束,诗人早年喜欢与一帮少年胡作非为,后来发奋读书,并得到唐高宗的欣赏,被封为奉礼郎。不过由于骆宾王个性刚强,曾经屡遭贬谪,也让他的人生经历显得极其丰富。这首诗承转自然,描绘了作者夏日出游的所见所闻,充满了闲情逸致。开篇就抒写了一种恬淡心境,诗人暂时摆脱了尘嚣的拖累,来到郊野寻觅一份幽情...
清兵南下后,顾炎武立志匡扶大明,并积极地投入抗清斗争中。诗人在起义失败后开始了逃亡生涯,并赋诗抒怀,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意。下面分享顾炎武的一首七律,看似平淡,却承转自如,才子果然才华卓越。《偶来》明末清初 • 顾炎武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丘。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
承:承接开头并加以论述,引出对这一角度更深刻的理解。转:全文的关键,即转说开去,指在“承”这一基础之上,对材料进行提升,或转折,或递进,或扩展。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不同的方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一种是采用推进一层的写法,转入深处。合:收束全文,进...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来体会“起、承、转、合”方法的运用技巧。 1、五言绝句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该五言古绝起句和承句均写种子,但承句显然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第三句笔锋一转,转到了田地上,但没脱离主题,而是为突出“悯农”这个主题作铺垫。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