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纮从扬州通判到承直郎,晋升有多大?通判,按照宋朝前期的正常升职途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满两任后考核合格;2.朝中有推荐人;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升任知州。在书中,盛纮由泉州通判升到了登州知州,就是如此。在剧中,从盛老太太和盛纮的谈话里,透漏出盛纮的升迁是得到了朝中大佬的推荐,当然盛家是花了...
历史官职> 承直郎 散官名号。北宋始置。前期为正六品下文散官。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罢。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置为选人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留守、节度、观察判官。从八品。金再置为文散官,以授正七品下文官。元朝沿置、改文官正六品,敕授。明朝为文官正六品,初授。
据记载,大地方的通判,一个月能拿十五到二十贯钱。扬州这么富庶,盛纮肯定拿的是顶格二十贯。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三万多块。这还没算上职田的收入和公务招待费,加起来怎么也得小五万吧。这收入,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高富帅”了。再说说盛纮升官的事儿。他从扬州调到东京,当了正六品下的承直郎。这承直郎...
承直郎的底薪是25贯,加上各种补贴,还有“尚书台任”的工资,一个月能拿70多贯,比在扬州翻了一倍多。当然,钱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地位和人脉。在东京,盛纮能接触到更多高官,拓展人脉,为以后的仕途铺路。所以说,盛纮这回升迁,虽然品级没升多少,但从地方到中央,从边缘到中心,这步棋走得妙啊!就好比一...
承德郎吧?正六品。承直郎,宋徽宗崇宁初置,以换留守、节度使、观察使的判官,正六品,金正七品下,元正六品,明为正六品初授之阶,清朝改为承德郎,仍为正六品初授之阶。文
盛纮从扬州通判到承直郎,晋升有多大? 通判,按照宋朝前期的正常升职途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满两任后考核合格; 2.朝中有推荐人; 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升任知州。在书中,盛纮由泉州通判升到了登州知州,就是如此。在剧中,从盛老太太和盛纮的谈话里,透漏出盛纮的升迁是得到了朝中大佬的推荐,当然盛家是花了钱...
【 宝积坊 | 武烈..盛善十二年四月。敕。开封石氏三郎君石桓。幼禀义方。生知忠孝。气禀清明。性明聪哲。温文得于自然。聪哲成于有识。躬孝友之资。端高明之学。禀训诗书。勿忘箴戒。可承直郎。
【 嘉善坊丨江陵郡公..德纯二年十月。敕。江宁余氏少大郎君余宗。幼禀义方。生知忠孝。气禀清明。性明聪哲。温文得于自然。聪哲成于有识。躬孝友之资。端高明之学。禀训诗书。勿忘箴戒。可承直郎。(建房日期7.21)
不过这部剧也是有一些毛病的,首先在这部剧中官职体系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比如说盛老爹从扬州通判入东京之后,在朝会上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承直郎新尚书台任。首先承直郎这个官职根本就是个散官,阶低很低,压根基本上都是忽略不谈的,他是正六品以下的评级,应该说自己是尚书某部员外郎,这种说法还比较靠谱,而尚书台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