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春,承淡安开始独立设诊,1926年冬,诊所移址苏州开设。此时,承淡安临证以针灸为主要诊疗手段,充分体会到针灸的临床价值,奠定了传承针灸学术为己任的信心。1928年夏,承淡安与几位中医同仁共同创办苏州中医学校,并承担《生理学》与《针灸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开始其一生为之呕心沥血的针灸教育事业。 1929年,...
承淡安是一代针灸宗师,他还是闻名全国的中医教育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学部委员,生前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任第一届校长,一举奠定了现代针灸学科。承淡安出生于1899年,卒于1957年,又名承澹盦,字秋梧或启桐。承淡安毕生以复兴绝学为重,他将个人前途和家国命运相连,奋勇浮游于时代洪流当中,为了弘扬祖国针灸医...
承淡安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到了16岁高小毕业后就任助教工作,后又在振华小学任教员,这几年的求学和从教工作为他今后从事中医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在承淡安19岁时听从父亲意愿跟随瞿简庄先生学习中医内外科,利用三年时间熟读了《灵素类纂》、《伤寒》、《金匮》、《温热经纬》、《汤头歌诀》和《本草神农...
承淡安(1899.9.13-1957.7.10),原名启桐、秋梧、澹盦,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主席,1954年10月受命出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是著名的中医教育家、针灸学家、现代针灸学科的奠基人,为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创立做...
承淡安(1899.09.01-1957.07.01),原名启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出生,江阴华士人。中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 1951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承淡安带病参加教学和管理。195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副会...
承淡安,(1899-1957年)近现代针灸学家。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世业医。少随父乃盈学针灸及儿科。后又从师同邑瞿简庄。通内、外各科,尤以针灸见长。鉴于当时针灸学后继乏人,乃于1930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设通函研究科,广征社员,予以指导。1933年赴日本考察。回国后即筹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及针灸疗养...
练习之法:制一小枕,中实棉花,以针插入,三指持针柄,先练习捻旋形式,或为大指一退一进,或为食指一退一进,以两指能随意捻旋为目的。其次练习捻转提插法。捻运针练习方法 承淡安先生认为,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要聚精会神,要手法轻巧,这样就会避免强烈的刺激去冲撞大脑(注:即“兴奋大脑皮质”),...
承淡安(1899~1957),原名澹盦,江苏江阴人,后迁居无锡。 1932~1933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出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学校教授、校长等职。从事中医内科和针灸教学研究工作,1930年创办针灸研究社,参与研习者数千人,遍及国内及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
1899年9月13日,承淡安先生出生于江阴市东乡华士镇的一个中医世家。原名启桐,独立行医后自取名澹盦、又淡安。9月13日是承淡安先生诞辰124周年纪念日。 承淡安先生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针灸之父”,解放后曾筹建了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