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人身兼两公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礼制的,乾隆在册封诏书中虽然没有说明取消明瑞的一等承恩公,但当时情况特殊,明瑞身在前线,即便有旨意也会等到他办事回京后才会正式取消。乾隆也没有想到明瑞会以身殉国,也就是在明瑞殉国三个月后,他的一等承恩公爵位被取消了,然而承恩公本身是世袭罔替的,乾隆便让明瑞的弟弟...
这样一来,志均不光是继承了春福的香火,还接下了“三等承恩公”这个世袭爵位,成了第八代传人。绕来绕去,原本该由傅文、奎林这一脉继承的富察家“一等承恩公”的爵位,没想到在傅玉、明俊、喜伦、春福这一支传了上百年后,竟然又拐回头落到了傅文这一脉的族人手里。这事儿发生在志锐的父亲景寿身上,他是...
在清代,承恩公和一般的民公相比,哪一个更具有地位和权势。“承恩”这个词的本意是皇帝赐予外戚的一种高规格荣誉。在清朝初期,清代统治者并未对外戚的封爵设立固定的标准,例如顺治帝的两位皇后,她们的父兄没有被册封。直到康熙朝,外戚封爵的制度才开始形成。起初的时候并无“承恩”之名号 康熙帝在康熙十三年,...
前言 清朝的封爵体系里,外戚一等承恩公和异姓一等公哪个更有地位、更值钱呢?这可不仅仅是权力和荣誉的代表,这里面还藏着复杂的宫廷政治和家族利益呢。外戚一等承恩公因为和皇室有血缘关系,所以享有个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而异姓一等公则是凭着出色的功劳和对皇帝的忠诚,才获得了皇帝的信任。那么,在这两种显赫的...
自乾隆朝起,承恩公的爵位等级维持在一等公不变,其世袭资格需经皇帝特别恩准方可确定。然而这一惯例在那拉氏成为乾隆第二任皇后时出现了显著变化。在那拉氏被册封为皇后时,其父随即获得追封,成为一等公,并由其孙继承一等侯的爵位。这一荣誉与孝贤皇后家族的待遇完全一致。在乾隆南巡期间,那拉皇后因违背皇帝旨意...
在清朝的封爵体系里面,外戚一等承恩公和异姓一等公,哪个更尊贵,含金量更高?这可不只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还牵扯到复杂的朝廷政治和家族利益。外戚一等承恩公因为跟皇室有血缘关系,所以地位和权力都很特殊;而异姓一等公则是因为功劳大、对皇帝忠心,才得到皇帝的信任。那么,这两种很厉害的爵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
世人皆知清朝是个注重等级名分的朝代,但在众多爵位中,有两种一等公爵却让后人颇费思量。一个是因军功而得的异姓一等公,一个是因皇亲国戚而封的承恩公。表面看来,二者都是一等公爵,可实际上,这其中却大有门道。 康熙年间,噶布喇因是元后赫舍里氏之父,被封为一等公,开创了清朝外戚封爵之先河。而在同一时期,...
从这一年起,所有被封为承恩公的外戚,统一被赐予三等公的封号,世袭永不更替。清代历史上,首位获封三等承恩公的是孝仪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嘉庆皇帝的外祖父清泰。道光朝时期,随着宗室和异姓贵族的不断繁衍,各类世爵的数量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世爵的尊贵地位因人数众多而失去了应有的彰显,另一方面,高等级...
清代的承恩公含金量,放在康熙、雍正、乾隆初期还算挺高,到了乾隆后期就一路下滑,最后成了个“裙带关系”的象征,和那些靠军功封爵的异姓一等公一比,差距还是挺明显的。所以,如果有人问你承恩公和异姓一等公谁更牛,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靠裙带的承恩公,含金量全看皇帝的心情;靠拼命的异姓一等公,那才叫...
"可以这么说。一等民公是靠本事打出来的,承恩公是靠关系求来的。康熙年间,两者地位差不多。但从乾隆中期开始,承恩公就成了三等公,含金量自然大不如从前了。"清代爵位制度的演变,折射出帝王们在制衡外戚势力上的智慧。从康熙朝的优待,到雍正的改制,再到乾隆的降等,最后到道光的明确规范,每一步都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