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期,设立扶风郡,管辖区域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称三辅,辖地为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将右扶风改名为扶风郡,管辖范围包括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的地区。隋...
汉朝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扶风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省阜阳)何氏...
历史知识> 扶风郡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槐里县(今兴平市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陇县、永寿县以南,礼泉县、户县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郿县(今眉县东),改为扶风国。辖境缩小。十六国复为郡。北魏初移治好峙县(今乾县东)。永安元年(528)移治文学城(今兴平市东南南佐村附近。北周大象二年〔...
🔍 扶风郡王萧平旌的势力不仅在地方上有着深厚的基础,还与朝廷中的四相一枢一司有着紧密的联系。四相指的是同平章事、参知政事、门下侍中、皇帝侍读,而一枢一司则是指枢密院和汴梁悬镜司。在这个牵制原则中,上官云益、曹孝泽是制衡荀白水外戚专权的绝对力量,范守璐则负责给皇帝草拟文书,提供意见。汴梁悬镜司...
扶风郡属于天祈南部地区,是南部地区重要郡部,西北接壤下阆郡,东北接壤福山郡,西接神木郡,东接硕水郡,南接南硕郡,拥有一个较大的内海港口:海口港。府治:扶风县(扶风邑)下辖(15县53邑/镇):扶风县 扶风邑 竹杖邑 兴德邑 海口港邑 大吉镇 古河镇 龙溪镇 永福镇 永膺镇乐清县 乐清邑 充阳邑 咸安邑 都乐镇...
扶风郡在南朝宋孝武帝时设立,最初郡治位于襄阳县,即现在的湖北襄樊市。后迁移至筑口,位置位于现在的湖北谷城县东。在南朝齐时(479-502年),扶风郡改名为武都。武都郡辖有武功、茂陵、华阴(位于开封镇境内)3县以及寄治的汉阳、略阳、安定3县。扶风郡归属于益州管辖。到了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
扶风郡:据《魏书·志第七·地形二下》记载,“扶风郡故秦内史,汉高帝二年更名为中地郡,九年复为内史,武帝为右内史,太初中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后改。”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尹、左冯翊合称三辅,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西晋时期,扶风郡的辖地进一步缩减,仅包括池阳、美阳、雍、陈仓、郿(今眉县东)、(王千干)(今陇县南)等6个县。同时,鄠(今户县)、槐里(今兴平)、始平(今兴平东北)、武功、蒯城(今宝鸡市西)等5个县则划归始平郡管辖。北魏时期,扶风郡的辖区再次发生变化,包括好畤(今乾县)、始平、槐里、盩厔(...
扶风马氏,中国古代一个以扶风郡(今陕西省扶风县)为郡望的马姓士族。扶风马氏供奉的祖先为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现马氏族人均尊称其为伏波将军马援公。扶风马氏家族是扶风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世代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家族源流 扶风马氏为汉唐名门望族。马氏出自嬴姓,是大禹时期...